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二甲双胍专家共识

最新二甲双胍专家共识

AMPK,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脂肪酸β氧化,减少脂肪合成, 从而减轻IR; 改善IR,提高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应答; 升高GLP-1水平。
二、作用机制
2.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 IR是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机体在IR的代偿反应是分泌更多
的 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糖代谢。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改善IR,增加胰岛素 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代谢,抑制肝糖输出。二甲双胍通 过抑制肝糖原分解。降低肝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回顾性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 二甲双胍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中的疗效相当,因此 ,体重不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与否的决定因素(I级)。无论对于超重患 者还是体重正常的患者,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 疗T2DM的首选用药。
3、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 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且具有良好 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但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 应证。
2.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注意事项:
2013年IDF老年糖尿病指南和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都 把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首选用药,对二甲双胍的使用没有具体年龄限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人有一定益处,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3~ 6个月检查1次)。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但需要监测肾功能 。老年患者的eGFR在45~60 ml/(min·1.73m2)者,应减少剂量, 如果eGFR<45 ml/(min·1.73m2)则不能使用。
三、剂量与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的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 使用时应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渐加 量”的剂量调整原则。
二甲双胍起效最小剂量500mg/d,最佳有效剂量2000mg/d,成人最大推荐 剂量2550mg/d。2000mg/d可以降低HbA1c2%,且胃肠道反应与1000mg 或1500mg无明显差异。(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机制
二甲治双疗胍
改 善
改善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肝脏
敏 感
性 骨骼肌
下 降
脂肪细胞
高胰岛素血症
代偿
维持正常 葡萄糖代谢
失代偿
糖尿病
(1992) Pathogenesis of NIDDM. A balanced overview. Diabetes Care, 15, 318-368; Insulin resistance versus insulin deficiency in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problem and prospects. Endocrine Reviews, 19, 477-490
二甲双胍(2000mg/d)单药治疗可以在4年内使受试者平均HbA1c水平维持在 7%以下。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建议逐渐加量至最佳有效剂量 (2000mg/d)以使患者血糖达标并得到长期良好控制。
二甲双胍单药/在二甲双胍基础上的联合治疗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可以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 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
应尽早足量使用以维持更长的达标时间 。
四、特殊人群用药
1.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注意事项: 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二甲双胍使用的禁忌证。但回 顾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导致心力衰竭,也不会对心力衰竭 患者造成不良影响。2014年ADA糖尿病指南也指出,如果肾功能正 常,二甲双胍可用于病情稳定的CHF患者(V级证据)。
二甲双胍专家共识
前言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 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 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二甲双胍都有明
确的临床证据。
2、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首选用药:
4.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使用注意事项:
有GDM史的患者发现为糖尿病前期时,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 双胍以预防糖尿病。患者一旦妊娠,建议改用胰岛素治疗 (V级)。二甲 双胍可降低PCOS患者妊娠早期的流产率和GDM的发生率。在控制孕 妇体重和治疗IR方面有优势,孕早期口服二甲双胍没有增加胎儿重大 畸形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二甲双胍在FDA妊娠期用药分级中为B 类药物。但我国药监部门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妇女。
DPP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3年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31% ,且在中年腹型肥胖的患者中干预效果最佳(I级)。
IDPP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单独或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应用均能降 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11级)。
2012年IDF全球T2DM指南推荐,预防糖尿病最好选择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IFG(空腹血糖升高)、年龄<60岁的肥胖人群,可给予二甲 双胍干预。
3.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儿使用注意事项:
无需以胰岛素作为起始治疗的10岁及以上T2DM患儿,应立即开始 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不达标者以二甲双胍作为起始治疗药物。10岁及 以上的糖尿病前期(IFG或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异常)患儿 经3个月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代谢异常指标仍无法逆转,建议使 用二甲双胍治疗,起始剂量500mg,3次/d,最大剂量2000Mg/d (V 级)。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T2DM的儿童或青少年,且最高 剂量不超过2000mg/d,不推荐用于lO岁以下的儿童。
DPP研究随访显示,生活方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 比,10年内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34%和18%(I级)。
二、作用机制
1.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机制: 通过直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降低FPG(空腹血糖); 通过提高外周组织(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PPG(
餐后血糖); 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 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1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ATP合成,激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