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第一章. 餐饮业特点分析,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比较明显,, 月至, 月由于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食用不当,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第二章.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技术性法规, 第一节、规范用语含义1.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指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单位。
2.食堂: 指设于机关、学校、企业、工地等地点(场所),为供应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单位。
3.食品处理区包括:清洁操作区(如:专间、分装间)、准清洁操作区(如:烹调场所、餐用具保洁场所)、一般操作区(如:食品库房、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
其中以清洁操作区卫生要求最高,准清洁操作区次之。
4. 冷藏: 指为保鲜和防腐的需要,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 之间。
5.冷冻: 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的贮存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 之间。
, 第二节、加工经营场所卫生要求1.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易潮湿场所应有1.5m 以上的墙裙,各类专间应铺设到墙顶2.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下清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
3.更衣场所个人物品不得放置在衣柜外;4.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开设置, 储存食品的场所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虫剂、消毒剂、洗涤剂),个人物品不得存放在食品库房内。
5. 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6.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7.专间内应设有专用工具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宜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
8.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植物性清洗池、肉类清洗池、水产品清洗池。
9.在加工经营场所外适当地点宜设置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其结构应密闭,能防止害虫进入、孳生且不污染环境。
10.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 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 第三节、加工操作卫生要求1.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2.货物入库必须严格检查质量,索取有效证件,检验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产地、中文标识,数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库3.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4. 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5. 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6.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
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7.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8.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特殊品种、外表肮脏、非常时期)消毒处理。
9.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10. 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11.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5?。
12.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13.专间五专: 专人、专间、专用工具容器、专用消毒设施、专用冷藏设施14. 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宜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15.专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
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16.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 分钟以上。
17.奶油类原料应低温存放。
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
18.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19.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20.餐饮具手工清洗消毒步骤:1 、刮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2 、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饮具表面;3 、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4 、消毒;5 、用清水漂洗干净;6 、保洁;2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 分钟以上。
2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 分钟以上。
2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 秒以24.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00mg/L(又称200ppm)以上,餐饮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 分钟以上。
25.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 小时更换一次。
26.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
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7.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再次污染;28.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第四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1.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一次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2. 不能上岗员工: 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行肺结核,化脓行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 3. 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标准的手部消毒方法为清洗后的双手在消毒剂溶液中浸泡20-30 秒。
4.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5.从业人员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脱去工作服第三章. 食物中毒的预防1.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的疾病。
2. 食物中毒的发病症状:胃痛、腹泻、呕吐和发烧(甚至导致死亡)3. 食品被污染后的危害有: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4. 生熟交叉污染的常见原因: 熟食品接触到生食品或半成品食品处理过生食品的刀、砧板、操作台、设备用来处理熟食品装过生食品的盛器用来装熟食品接触熟食前,加工人员双手未经清洗消毒5.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控制细菌繁殖; 杀灭病原菌6.5-60? 是食品贮存的危险温度带;7.加热保温方式加工的膳食其保质期为从烧熟至食用期间不得超过3 小时; 8.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9. 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10. 四季豆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 分钟以上再炒。
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XX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XX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
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71 次,查出事故隐患点22 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
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
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10 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90 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 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
(四)工作票统计及其他工作情况。
截止11月15日,我工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1780天;全年共办理工作票50 张,其中第一种工作票24 张,含基建单位8张; 第二种工作票26张。
工作票合格率100%,执行情况较好。
全年工区所辖线路跳闸次数共计0 次,线路跳闸率为0 次/(百公里?年)。
(四)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本年度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工区积极参与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派员参加安环体系标准化培训2 次,迎接公司开展安环体系内审工作三次,先后审查出问题共计20 余处,先后进行了闭环整改。
截止日前,工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标准化安环工作体系,在今后工作中,工区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努力确保体系工作符合外审相关要求。
(五)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工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标,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工区各级人员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一级一级,层层抓落实。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基础管理,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
努力实现工区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
(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我们先后制定并顺利实施了《XX年工区安全技能培训计划与方案》、《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组织形式和要求。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岗位资格,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培训,突出抓好一线青工和安全责任人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工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工区组织培训一线员工百余人次,先后组织工区所有生产人员参加《安规》培训以及登高架设取证以及复审培训工作,并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后方能上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