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用检查表
本次分为三种
1. 《北京市口腔健康调查表(1-11岁)》 2. 《北京市口腔健康调查表(12-18)岁》 3. 《北京市口腔健康调查表(35-44岁,65-
74岁)》
临床检查——牙列情况
检查年龄
所有年龄组人群都检查牙列情况 1~18岁只检查牙冠 35~44岁、65~74岁中老年人检
65-74岁
牙列状况(包括冠龋和根龋) 牙周状况:((牙龈出血、牙结石、牙 周袋) 义齿修复状况 功能牙数量
氟牙症
检查顺序
专人负责填写受检人的一般情况。在口腔检查 中应注意排除各项之间相互干扰。
→口腔粘膜 →牙列状况(冠龋、根龋) →牙周情况(牙龈出血、牙周袋、牙石) →氟牙症 →义齿修复情况 →功能牙数量 →需要立即处理及安排治疗的情况。
➢ 牙齿上有暂时充填物按龋齿记 ➢ 窝沟封闭同时伴有龋齿也按龋记 ➢ 要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
坏 ➢ 若有任何疑问,不能记为龋齿
检查1~5岁、35~44岁、65~74岁人群牙 冠时采用此记分方法
牙冠情况和记分方法
已充填有龋(C,2)
牙冠上有一个或多个永久充填物且伴有 一个或多个部位龋坏者记为已充填有龋。 无须区分原发龋或继发龋(即不管龋损是 否与充填体有关均使用同一代码)。
常用的分层类别有年龄、性别、居住地、文 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将调查人群分成若干 组。
Population
Strata
s.r.s. Sample
抽样调查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以整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 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 行检查。
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 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又称全面调查。
优点: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要求:应查率>95%;漏查率高结果可靠性差。
缺点:工作量大,成本高,适用较小范围内。
抽样调查
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 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被抽到的 人群称为样本人群。抽样调查是用样本人群 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况。前提条件 是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调查目的
3.为制定北京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 (2011-2020年)提供信息支持。
4.调查每个区县口腔健康状况,为区县 制订口腔保健提供信息支持。
调查对象
(一) 口腔健康调查
调查对象 :城乡人群的常住人口。包括三个重 点人群,涵盖20个年龄组,分别为1~18岁各 年龄组;35~44岁、65~74岁。
检查1~5岁、35~44岁、65~74 岁人群牙冠时采用此记分方法
牙冠情况和记分方法
已充填无龋(D,3)
➢ 牙冠有一个或多个永久充填物且无任何部 位龋坏,记为已充填无龋。
➢ 因龋而做冠修复的牙齿也记这个记分。 (因非龋原因如桥基牙进行的冠修复记为G, 7) 检查1~5岁、35~44岁、65~74岁人群 牙冠时采用此记分方法。
感染控制
使用一次性口镜、镊子、手套。检查者戴口罩、 手套,每次检查一个人换一副乳胶手套。
CPI探针等非一次性器械采用高压消毒。 一次性器械按医疗垃圾管理办法执行。
调查小组
组长1名 检查者3名 记录员3名 问卷调查员2名 (负责现场审核、现场协调、负责消毒1名,
可由组长兼任)。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
预防科 王鹏
口腔健康调查
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 调查目的
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分布特 征和流行规律
了解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探索病因 选择预防保健措施、效果评价 估价治疗和人力需要
调查项目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 程度
捷径调查 Pathfinder survey
儿童:5岁 青少年:12岁、15岁 中年人:35-44岁 老年人:65-74岁
样本含量的确定
N=K×Q/P N: 受检人数 P: 预期患病率 Q:1-P 当允许误差为10% K=400 当允许误差为15% K=178 当允许误差为20% K=100
查牙冠和牙根
检查方法
检查时使用人工光源 以视诊结合探诊检查 检查器械:平面口腔和CPI探针,必要时可借
助棉签擦去软垢 检查从18开始——至28——再从38——到48,
从一个牙或缺牙间隙到相邻牙或缺牙间隙逐一 检查 共检查32颗牙齿
牙列患龋情况记分方法
0:无龋 1:龋齿 2:已充填牙有龋 3:已充填牙无龋 4:因龋失牙 5:因其他原因失牙:外伤、正畸拔除 6:已做窝沟封闭的牙 7:桥基牙、特殊冠或贴面 8:未萌牙 9:无法记录 T:牙外伤
误差及预防方法
抽样误差
不可避免 尽量减少——实验设计合理,扩大样本含量
误差及预防方法
系统误差(偏倚)——可以消除
选择偏倚 无应答偏倚 信息偏倚
因检查器械造成的偏倚:使用标准化器械 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 检查者之间偏倚:培训,统一标准
标准一致性检验 calibration
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
又称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样对象按次 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 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1k
N
u u+k u+2k u+3k
抽样调查
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
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层”,即组 别或类型等,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 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 合成一个样本,称分层抽样。
器械和物资
所需的检查器械和物资如下: 照明灯(便携) CPI探针(统一配置) 平面口镜 器械盘(一个盛放用过的器械,另一个盛
放消毒器械) 其它物品,如:浓缩消毒液,洗物盆,纱
布、棉球等。
现场调查流程图
通知联系 接待登记
临床检查
问卷调查
回收表格和问卷
调查表格的内容和检查项目
调查表分为8个部分 一般情况 口腔粘膜 牙列状况(龋病) 牙周状况 氟牙症 义齿修复情况 功能牙数量 需要立即处理及安排治疗的情况说明
各区县抽样方案示意图
区县 (N=6900)
妇幼保健机构(420)
街道(1) (2160)
同街道(2)
街道(2) (2160)
R
街道(3) (2160)
同街道(2)
居委会 (1)
居委会 (2)
同居委会(2)
R
学校 (1)
学校 (2)
同学校(2)
R
幼儿园 (1)
幼儿园 (2)
同幼儿园(2)
R
35-44岁 (60人)
2010年——北京市口腔流调
调查目的
1.调查北京市城乡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 状况及影响因素,了解龋病和牙周疾病 的患病趋势;为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 状况报告提供最新信息。
2.调查了解北京市不同人群口腔卫生保 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口腔卫生服 务利用情况,评估口腔卫生需求,为政 府决策部门提供相应依据;
Kappa值检验
0.4以下
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 可靠度中等
0.61~0.80 可靠度优
0.81~1.0 完全可靠
背景
1982年—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小学中进行, 调查对象为7、9、12、15、17岁的学生。共调 查131340名学生。
具体检查的项目有以下6项
口腔粘膜 牙列状况(包括冠龋、根龋、窝沟封闭等) 牙周状况(包括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
袋深度) 氟牙症 义齿修复状况 功能牙数量
年龄组
调查项目
1-11岁 牙列状况(只检查冠龋)
12-18岁
牙列状况(只检查冠龋) 牙周状况:牙龈出血和牙结石 氟牙症
口腔粘膜
为评价氟牙症患病状况,要求调查人群7岁以 前为当地出生并成长者,年龄按调查当月计算。
调查对象
(二) 口腔问卷调查
样本人群: 包括4个年龄组即5岁(父母)、12岁、
35-44岁和65-74岁。 形式:面对面访谈
抽样原则
本次调查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分层、整 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区县为单位,按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高低分 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
优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抽样调查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
础。它是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称单 纯随机抽样。可以使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 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
Population
SRS
Sample
抽样调查
健康状况项目:龋病、牙周病、牙列状况等 问卷调查项目: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与信念、
行为与实践等内容
口腔健康调查方法
Mass examination 普查 Sampling survey 抽样调查
Pilot survey 预调查 Pathfinder survey 捷径调查
普查
牙冠情况和记分方法
无龋牙(A,0)
牙冠健康,无因龋所做的充填物,也无龋坏 迹象的完整牙冠记为无龋牙。龋洞形成前阶段及 其类似的早期龋情况,因诊断不可靠,故都不作 为龋坏记录。
以下情况不诊断为龋齿
1)白垩色的斑点; 2)牙冠上变色或粗糙的斑点,用CPI探针探测未
感觉组织软化; 3)釉质表面点隙裂沟染色,但无肉眼可见的釉
组织比较方便,适用于群间差异较小的调查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