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作者:————————————————————————————————日期:2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本细则。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县城城关镇、其他建制镇的城市建成区、近郊区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法规定。
第四条郴州市规划建设局是郴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郴州市的规划工作,并对县(市)城市规划办(处)进行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督。
郴州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县(市)城市规划办(处)负责管理本辖区(含各类开发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配置专职或兼职规划管理人员,协助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建制镇配置专职或兼职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协助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城镇规划管理工作。
各区(镇)人民政府和国土、公安、环保、消防、水利、交通、房产、城管、工商、建工等有关部门应配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郴州市规划建设局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二)具体负责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实施管理,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三)参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参与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四)负责郴州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负责颁发郴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负责建筑方案的审批,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和勘测的统一管理;(六)负责城市规划的报批和宣传工作;(七)依法受理因不服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
第六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包括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梁管线、沟渠、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户外广告和其他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七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编制,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对城市及市、县(市)域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城建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应具备必要的勘察、测量和其他基础资料,使用统一的城市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并使用同一系统的地形图。
第九条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符合《湖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及国家和省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编制城市规划。
第十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应首先对城市的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进行综合论证,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报省建委核定,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的编制:郴州市市区城市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规划建设局负责编制的日常工作,报省建委组织技术审查;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和审查。
县级市域市总体规划由该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规划办(处)负责编制的日常工作,报省建委组织技术审查;详细规划由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和审查。
县城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规划办(处)负责编制的日常工作,市规划建设局组织技术审查;详细规划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和审查。
建制镇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负责日常工作,县(市)规划办(处)组织技术审查,重要建制镇总体规划,市规划建设局应参与技术审查。
省级以上的开发区或开发小区的建设总体规划由其管委会组织编制,所在地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编制的有关工作,市规划建设局组织初审,报省建委组织审查。
城市专业规划由专业主管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与目标组织编制,市规划建设局参与专业规划编制的协调工作,各专业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建设项目均应编制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设计,建设单位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点委托具有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用以指导建筑、市政、园林等工程设计。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审批:郴州市区域市总体规划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城市广场、中心小区、公园和城市主要街道等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一般地段的详细规划和开发、建设单位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设计由市规划建设局审批。
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经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郴州市人民政府审查,再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县城总体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广场、中心小区、公园等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市规划建设局备案;一般地段的详细规划及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设计,由县(市)规划办(处)审批。
建制镇规划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建设局备案。
郴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建制镇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省级以上的开发区与开发小区的建设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再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开发区与开发小区的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建设局审批,并报省、市建委备案。
城市规划区内的开发区与开发小区,其建设总体规划随同城市总体规划一同报批,城市总体规划已批准的应单独上报审批。
第十三条城市规划的调整与变更:城市总体规划需变更城市性质、发展方向,调整规划实施期限、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总体功能布局,规划区范围改变功能分区性质,变更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主干道布局,以及其它对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论证同意,并依法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城市总体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同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后,依法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城市专业规划需作重大调整变更的,由市规划建设局组织相关专业部门综合协调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变更的,由市规划建设局或当地规划办(处)组织原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变更的综合分析论证,并由原规划设计项目总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交改的详细规划或修建笥设计,报原批准机关履行变更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与同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近期建设规划期末,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新的五年计划,重新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第十五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挥。
第十六条城市区开发和新建道路必须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相应资质的开发单位实行综合开发。
综合开发应按照统一规划,先地下、后地上,先道路、后房屋,先公共建筑、后一般建筑的顺序进行配套建设,创造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舒适、优美环境。
第十七条城市旧区改造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
控制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增设绿地、停车场,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注重临街景观,改善基础设施、公用环卫设施,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重点改建危旧房屋、交通阻塞、基础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段。
旧区内严格限制新建、扩建工业项目。
污染严重和影响居住环境的工矿企业应限期治理或转产,难于治理的必须限期搬迁。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搬迁的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搬迁,不得原地扩大生产规模。
在城市近期规划确定搬迁区域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区域内,严格控制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八条建成区内的建筑物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到其它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周围的建设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建筑艺术与环境的论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第二十条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区的范围、规划总、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及时公布。
第二十一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报请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时,必须附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审批机关同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不需要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的小型项目,其选址定点必须征得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取得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读性核发的定点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程序:(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批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提出规划要求,核发选址意见书。
(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提出规划要求,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各专业规划和有关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第二十四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新征用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房屋拆迁手续等其他有关手续。
使用兼并、迁建、撤销单位的原有土地进行建设或者在征而未用、多征少用被收回的土地上进行建设均须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选址(定点),涉及到铁路公路、交通、水利、航空、防火、防洪、排渍、园林、绿化、电力电讯、无线电微波通道、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人防安全、疏菜副食基地、市政公共设施等,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
第二十六条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广场、河道、高压走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预留用地、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控制地带、铁路、机场、油库安全距离等用地进行建设。
第二十七条凡需征用规划道路两侧用地的单位和个人,须代征沿道路红线至规划道路中心线之间的土地,并负责拆迁、补偿、安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代征土地上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
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时,应无条件自行拆除。
第二十八条市、县(市)人民政府依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并按规定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