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分析题1.我国某出口公司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
”在成交前,该出口公司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该出口公司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运至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示了当地检验机构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7%,但未提出品质不符合合同的品质规定。
买方以此要求该出口公司赔偿其15000英磅的损失。
请问:该出口公司是否该赔?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答:(1)在国际贸易中,凡属既凭样品买卖,又凭规格买卖,卖方所交货物必须既符合规格要求,又要和样品一致,否则,买方有权拒收并提出索赔。
(2)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
”从合同规定来看,在这笔进出口交易中,双方以商品的规格作为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并以此作为交验商品的依据,属凭规格买卖,只要交货符合合同规定的规格,我方即为履约。
但是,成交前我方向对方寄送样品时未声明时参考样品,签约后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这样对方有理由相信该笔交易既凭规格又凭样品。
(3)由此可知,我方很难以该笔交易并非凭样品买卖为由而不予理赔。
2.我方以FCA贸易术语从意大利进口布料一批,双方约定最迟的装运期为4月12日,由于我方业务员疏忽,导致意大利出口商在4月15日才将货物交给我方指定的承运人。
当我方收到货物后,发现部分货物有水渍,据查是因为货交承运人前两天大雨淋湿所致。
据此,我方向意大利出口商提出索赔,但遭到拒绝。
问:我方的索赔是否有理,为什么?、我方的索赔是无理的。
因为本案中,我方收到货物后,所发现的部分货物的水渍,是因我方业务员的疏忽而造成的。
所以,责任应由我方承担。
因此,我方的索赔是无理的。
3 . 我方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城某贸易有限公司出口香料15公吨,对外报价为每公吨2500美元FOB湛江,装运期为10月份,集装箱装运。
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为及时装船,公司业务员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仓库,不料货物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全部灭失,致货物损失由我方承担。
试问:在该笔业务中,我方若采用FCA术语成交,是否需要承担案中的损失?为什么?答:不会。
若采用FCA术语,货物是货交承运人,业务员就不会把货物存放在仓库,而是直接交给进口方的承运人。
4. 某公司以CIF条件进口一批货物。
货物自装运港,启航不久,载货船舶因遇风暴而沉没。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仍将包括保险单,提单,发票在内的全套单据寄给买方,要求买方支付货款。
问进口方是否有义务付款?3:某公司以CIF条件进口一批货物。
货物自装运港,启航不久,载货船舶因遇风暴而沉没。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仍将包括保险单,提单,发票在内的全套单据寄给买方,要求买方支付货款。
问进口方是否有义务付款?为什么?答:有义务付款。
因为按照CIF术语,卖方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上,即为履行了交货任务。
CIF合同的卖方是凭单履行交货任务的,是象征性交货。
卖方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了装运,并向买方提供了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提单)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任务,而无需保证到货。
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供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证,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付款。
卖方将有关单证交给买方后,使买方与轮船公司、保险公司建立了直接的关系,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灭失,买方可以凭货运单据或保险单据与船方或保险公司交涉。
5. 某公司以CIF鹿特丹出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
货物装运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
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1)该批货物共有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2个批号涉及200箱内含沙门氏细菌超过进口国标准。
(2)收货人共收998箱,短少两箱。
(3)有15箱货物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共短少货物60公斤。
试分析以上情况,进口商应分别向谁索赔,并说明理由。
答:第(1)种情况应向卖方索赔,属于原装货物有内在缺陷。
第(2)种情况应向承运人索赔,因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货到目的港后应如数交货。
第(3)种情况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属承保范围以内的损失;但如进口人能举证原装数量不足,也可向卖方索赔。
6. .我某公司与英商按CIF伦敦签约,出口瓷器10 000件,合同与信用证均规定“装运期3月份至4月份,每月装运5 000件,允许转船”。
我方于3月30日将5 000件装上“万泉河”轮,取得3月30日的提单,又在4月2日将余下的5 000件装上“风庆”轮,取得4月2日的提单,两船均在香港转船,两批货均由“曲兰西克”一轮运至目的港。
请问(1)本例做法是否属分批装运?(2)卖方能否安全收汇?为什么?分析:(1)本例做法属于分批装运。
因为《UCP500》规定,同一船只、同一航次中多次装运的货物,即使提单表示不同的装船日期及不同的装货港口,也不作为分批装运。
但本案中,3月30日货装“万泉河”轮,4月2日货装“风庆轮”,即非同一船只,所以应视为分批装运。
(2)卖方能安全结汇。
因为卖方按L/C规定在3月至4月,每月装5000件,符合L/C的装船条款的要求。
另外,L/C属于单证买卖,只要单证相符,银行就保证付款。
7. 有一份合同,出售中国晶晶米10000公吨,合同规定:自2月份开始,每月装船1000公吨,分10批交货. 卖方从2月份开始交货,但交至第五批大米时,大米品质有霉变,不适合人类食用.而而买方以此为理由,主张以后各批交货均应撤销.问:(1)上述情况,买方能否享有此权利?(2)若此合同交易的是一套大型成套的机械设备,若发生第五批品质不符,买方又能享有什么权利?为什么?解答: 1)买方不能以此为理由,主张以后各批交货的撤销,他只能对第五批货物向卖方提出索赔。
因为一个分批交货合同,各批交货都应视为一个独立的合同,况且成交的是大米,某一批交货的品质有霉变,不一定影响其他各批货物的品质,因大米品质没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但由于第五批大米确定品质不符,所以能就这一批提出索赔。
(2)若成交的是一套大型机械设备,其中一批品质违反合同(若又是根本性违约),那么买方不但可以宣告从这一批开始的以后各批货物无效,而且还可提出退回过去已交付的几批货款。
因为一套大型机械设备的分批交货,各批之间的品质是相关联的。
8. 某外贸公司按照CIF术语出口货物一批。
装船前已经向保险公司按照发票金额的110%投保平安险。
6月初货物装妥后轮船顺利启航。
载货轮船于6月13日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2100美元。
数日后,该轮船在继续航行途中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部分损失,损失价值为8000美元。
试问外贸公司能否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赔偿金额是多少?为什么?进口方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要赔偿给进口方。
因为平安险的承保范围包括了运输工具遇到意外事故的全、部分损失(指途中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部分损失)和运输工具遇到意外事故前后发生的由自然灾害引起的部分损失(指暴风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
所以,赔偿金额不超过损失方货物受损金额。
即2100+8000=10100美元。
9、我某出口公司于2月1日向美商报出某农产品,在发盘中除列明各项必要条件外,还表示:“Packing in sound bags”。
在发盘有效期内美商复电称:“Refer to your telex first accepted,packing in new bags”。
我方收到上述复电后,即着手备货。
数日后,该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猛跌,美商来电称:“我方对包装条件做了变更,你方未确认,合同并未成立。
”而我出口公司则坚持合同已经成立,于是双方对此发生争执。
你认为,此案应如何处理?试简述理由。
处理本案应从下述几点着眼,考虑具体措施:(1)中、美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
在该笔业务的来往电传中均未排除《公约》的适用。
据此,双方当事人理应受《公约》中有关条款的约束;(2)按《公约》第19条(2)款的规定,对发盘表示接受而发盘内容做非实质性改变时,除发盘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接受。
如发盘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条件就以该项发盘的条件以及接受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3)根据《公约》第19条(3)款的规定,包装的改变不属于实质性改变;(4)合同应按“装入新袋”的条件成立;(5)综上所述,美商复电已构成接受,合同成立。
如美商拒不履约,我方自应按《公约》的有关规定向美商提出索赔。
10. 我国A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付款方式为D/P90天。
汇票及货运单据通过托收银行寄抵国外代收行后,买方进行了承兑。
但货物到达目的地后,恰逢行市上涨,于是买方出具信托收据(T/R)向银行借出单证。
货物出售后,买方由于其他原因倒闭。
但此时距离汇票到期日还有30天。
试分析A公司于汇票到期时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及处理措施。
A公司可以收回货款。
D/P远期情况下,买方向代收行借单提货,事后买方不能付款赎单的风险由代收行承担,代收行必须支付货款给卖方。
11. 某外贸公司出口货物一批,数量为1000公吨,每公吨USD65CIFRotterdam,国外买方通过开证行按时开来信用证,该证规定:总金额不得超过USD65000,有效期为7月31日.证内注明按《UCP500》办理.外贸公司于7月4日将货物装船完毕,取得提单,签发日期为7月4日.试问:(1)外贸公司最迟应在何日将单据送交银行议付为什么(2)本批货物最多,最少能交多少公吨为什么?答:交单议付在提单日后21天内,信用证到期日内,即7月4号后21天,应为7月25日内~不得超过65000美元,根据溢短装条款可以少5%,最少装950吨12. 我某出口企业于8月2日向法商发盘供应东北大豆2000公吨,限8月8日复到,法商表示接受的电传于8月9日上午送到我方,当时我方即电话通知对方其接受有效.并着手备货,一周后,大豆价格剧烈下跌,法商于8月17日来电称:“9日电传系在你方发盘已失效时作出,属无效接受,故合同不能成立。
”你认为法商这一说法合理吗?不合理虽然有限8月8日复到,法商9日上午复电,但是我方有电话通知法商接受有效,换句话说,即为新的发盘,这个时候如果法商在电话中不同意,我方也不会备货。
电话称接受有效,证明法商也同意,所以法商说法不合理(在本案例中要明确“发盘”(邀约)和“收盘”(承诺)的概念和效力。
以及承诺的做出方式。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条件。
希望对方能完全接受此条件的意思表示。
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
出口企业的发盘内容明确具体,有订立合同的意图,并且到达受要约人,因此,毫无疑问,该要约有效且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