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下载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王耀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

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来源。

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一)铸造基本工艺。

见图2.图2 铸造工艺流程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

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图4离心铸造工艺流程离心铸造主要用于生产空心旋转体零件如铸管、铜套、双金属华东轴承等。

3.熔模铸造,是依赖可熔性的模样造整体型壳,一般是制造蜡模,将蜡模修正后焊在蜡制浇注系统上,即得到蜡模组。

然后把蜡模组浸入用水玻璃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中,硬化结壳,再溶化蜡模而流出型壳,形成铸型型腔。

为排除型壳中残余挥发物,提高型壳强度,还需将其放在850-950摄氏度的炉内焙烧。

焙烧好的型壳置于铁箱中,周围填以干砂,制成砂箱,然后进行浇注。

熔模铸造工艺流程见图5图5熔模铸造工艺流程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制造熔点高,形状复杂及难以加工的小型碳钢和合金钢铸件。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特种铸造工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上述铸造工艺。

此外,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还存在松香、石蜡等有机物高温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

二.鍜压鍜压是鍜造和冲压的总称。

鍜压时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复形,从而获得鍜件的加工方法。

一. 鍜压基本工艺鍜压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图6.锻压生产工艺流程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见图7图7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二) 锻压常用设备1. 加热设备粉末锻造主要有反射炉、燃烧炉和电加热炉三类。

其中燃烧炉包括燃煤工业窑炉、煤气炉和燃油炉,电加热炉包括电阻炉、盐浴炉、接触加热和感应加热炉等。

2.锻压设备主要有空气锤,切边压力机、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摩擦压力机、冲压、剪床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噪声和振动,脉冲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高温和热辐射,加热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锻件温度也在500-800摄氏度之间3.生产性粉尘,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中可产生金属粉尘、煤尘和炉渣尘等,尤以燃煤工业窑炉污染较为严重。

4.毒物,燃烧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三.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金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质(硬度、韧性、弹性、导电性等),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渗碳等基本过程。

热处理工艺很多,在此主要介绍普通热处理。

(一)普通热处理工艺,见图8.图8.普通热处理工艺流程(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有毒气体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序要用品种繁多的辅助材料如酸、碱、金属盐、硝盐等。

如用氯化钡作加热介质,会产生氯化钡烟尘;氯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于车间空气中;在渗碳、氰化等工艺过程式与那个氰化盐(亚铁氰化钾),会产生氰化物;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氮氧化物。

此外,热处理过程中常使用甲醇、乙醇、丙醇、丁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机溶剂。

2.高温与热辐射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序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车间内各种加热炉、盐溶槽和被加热的工件都是热源。

3.高频电磁场利用高频电炉进行热处理时,可产生高频电磁场职业危害。

4.噪声与振动多数热处理车间噪声强度超标现象较为多见。

四.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利用各种机床对金属零件进行的车、创、钻、磨、洗等冷加工(又称金加工、金属切削)。

这是常见的一般机械加工,此外,还有特种机械加工,是指物理化学加工、电加工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等典型的特种加工方法。

电解加工、液体喷射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相对危害较小。

五.机械装配根据产品设计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

机械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序。

机械装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其他工艺有关,如需使用焊接的,则存在电焊职业病危害,如需使用涂装工艺,则存在涂装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都可在相关的内容中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焊接工艺目前常用焊接工艺有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以及二氧化碳保护焊。

要了解焊接工艺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首先要熟悉焊条的组成。

焊条有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的主要成分为钢,另外尚含有微量的碳、锰、硅、鉻、镍以及硫和磷等化学元素。

焊条药皮一般有7种以上原料配成。

根据药皮组份可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种。

酸性焊条药皮涂料主要含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等化合物。

酸性焊条只适宜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不重要结构钢。

碱性焊条药皮成分中不含铁或锰等氧化物,而大理石(CaCO3)和萤石(CaF2)含量较多,碱性焊条适用于焊接大多数的合金钢。

几种常用的焊接工艺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见表3从表3种看出,无论哪一种焊接工艺,共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紫外线、电焊烟尘、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与高温等六种。

不同的是手工电弧焊中的臭氧与一氧化碳产生量较小;氩弧焊焊接时的主要有害气体是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电子焊由于弧区温度高达10000摄氏度以上,所产生光辐射的强度均较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为高;二氧化碳保护焊在焊接时一氧化碳产生量较前几种要大,臭氧的产生量较氩弧焊低。

关于高温因素问题,一般手工电焊电弧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局部操作位存在高温危害而等离子焊电弧温度超过10000摄氏度,局部操作位不仅是高温且热辐射明显。

既然有高温危害因素存在,电焊作业算不算高温作业?对此,曾经做过界定,凡是专业电焊作业(或车间)例如造船厂等,可以划为高温作业,不是专业的或流动的电焊作业不属高温作业。

关于电焊烟尘问题,电焊烟尘是一种无机性烟尘,属于金属氧化物凝聚所成的气溶胶,一般来说电焊时不存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鉻和镍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都凝聚成为电焊烟尘。

关于锰的问题,一般酸性焊条的含锰量高于碱性焊条,或者在焊接锰钢时空气中二氧化锰浓度较高。

因此在评价手工电弧焊工受二氧化锰危害时,应进行具体分析。

关于鉻和镍的问题,一般碳素钢焊条中不含鉻和镍,只有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时在电弧高温下可氧化产生氧化鉻(主要为二氧化鉻和三氧化鉻)以及氧化镍(为氧化镍和五氧化二镍)。

关于氟化氢的问题,只有在使用碱性焊条时,可产生氟化氢。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处于迅速发展的传统技术,广泛用于各行各业。

传统涂漆工艺带来的职业性苯中毒问题和电镀工艺带来的职业性鉻鼻病、职业性皮肤病等一直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表面处理技术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电镀以及涂料和涂料等二个方面方法。

一.电镀(一)镀前工件表面处理1.磨光磨光磨料可分为天然矿物料或人工制造料两大类。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磨光过程中产生的磨光粉尘,其粉尘的危害程度决定于所选磨料的种类,如石英砂游离SiO2含量最高,危害性最大;磨光机及磨光过程产生的噪声与振动。

2.抛光抛光多在抛光机上进行。

抛光过程中要使用抛光膏,常用的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见表5.表5 常用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抛光机及抛光过程产生噪声与振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粉尘相对较少,但皮肤直接接触抛光膏可能产生一定的刺激与腐蚀作用,特别是绿抛光膏,因含有氧化鉻,对皮肤有腐蚀和过敏作用。

3.除油4.浸蚀常用的浸蚀剂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氢氧化钠等,此外,还需加入一定量的缓蚀剂,如硫化动物蛋白、皂荚浸出液、二邻甲苯硫脲、硫脲、尿素、六亚甲基四胺以及氯化亚锡等。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雾;噪声;电化学浸蚀还可产生极低频电磁场。

(二)镀锌1.氰化物镀锌,根据电镀液含氰量的高低,分为高氰镀锌,中氰镀锌,和低氰镀锌三种。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剧毒的氰化物蒸汽和氢氧化钠雾。

2.锌酸盐镀锌,主要成分是氧化锌,溶液中加少量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以提高阴极极化,有时还添加适量光亮剂和综合剂,以改善溶液和镀层性能。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氢氧化钠、碳酸钠、三乙醇胺。

3.氯化纳镀锌,电镀液主要有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聚乙二醇、洗涤剂等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4.硫酸盐镀锌硫酸盐镀锌溶液主要有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和硼酸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

5.钝化处理(1)钝化工艺流程图8 镀锌钝化工艺流程钝化液配方为鉻酸酐、硝酸、硫酸、磷酸等,黑色钝化时需用硫酸铜和硝酸银。

出光液配方为硝酸、氢氟酸、盐酸、双氧水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各种高浓度的酸雾,特别鉻酸雾和鉻酸溶液。

钝化设备可产生噪声与振动,干燥设备可产生高温和热辐射。

(三)镀铜1.氰化物镀铜氰化物镀铜以电解铜作阳极,一般工艺温度为50摄氏度至60摄氏度。

镀液主要成分是铜氰鉻合离子和游离氰化物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氢氰酸气体2.酸性硫酸盐镀铜。

镀液主要有硫酸铜、硫酸和数种表面活性剂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电镀液蒸发产生的硫酸雾。

(四)镀镍镀镍溶液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电镀暗镀镍液、半光亮镀镍液、光亮镀镍液和特殊要求的镀镍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