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
A.偿还 答:AD
B.交换
C.盈利
D.付息
2.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答:D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3.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债权债务关系 B.偿还和付息 C.价值运动 D.借方和贷方 答:B
10
第二节 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的主要目的表现在: 1.弥补财政赤字
四种方法:发行货币、向银行透支、举借外债和举借 内债(后两种方法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2.满足国家投资资金的需要
❖ 国家信用的典型形式: (1)国库券 是指政府为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的矛盾而发行的短期债券 。 (2)中长期公债券 是指政府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政府 债券 。
❖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信贷的总称,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 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 信用活动的构成要素: ❖ 1.债权人与债务人
▪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 债务人遵守承诺,按期还本付息,称为守信。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优势表现为: 1.在信用规模上具有优势
聚集闲置货币资本和货币储蓄 2.在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
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互为补 充,共同发展。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是以国家作为债务人,从社 会上筹措资金满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
❖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私有制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中,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不同经
济主体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目标。 2.信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调剂资金余缺的需要 盈余单位将剩余资金借给赤字单位,后者到期必须归还,
并且附带一定的利息。
悉各种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 一、信用的含义 ❖ 二、信用的本质 ❖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
❖ 一般而言,信用一词,包含三层含义: ▪ 其一,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 其二,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含义,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 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金即 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 ▪ 其三,信用在法律方面的含义,即依法可以实现的利益期待 ,当事人违反诚信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 实生活中,合同债权、担保、保险、票据等均以信用为基础 ,同时,诚信也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 2.时间间隔 有资金转移的时间间隔,是构成货币单方面让
渡与还本付息的基本条件。
❖ 3.信用工具 信用关系的证明和载体,如债券、票据等
二、信用的本质特征
❖ 信用的根本特征: ▪ 偿还性
❖ 具体: ▪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 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三、信用的产生
❖ 到1968年国家内外债全部还清。1969年停 止发行全国性国债。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宣布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 特征:摊派购买;国债期限结构单一; 国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交易猖獗,国库券的形象受
四、信用的发展
▪ 从内容上看:
• 商品赊销——货币借贷 • (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
▪ 从历史演变看:
• 高利贷(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借贷资本(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从信用凭证看: • 口头信用、帐面信用——书面信用(信用工具)
▪ 从存在的形式看:
•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企业信用、民间信用、信托、租赁等等。
(二)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受商品资本规模的限制 ②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生产者提供给商品 的需求者) ③分散化,国家调节机制对其控制能力弱,甚至与央 行调节措施的目的完全相反(债务链)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Banking Credit),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形式。 其特点如下: 1.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一种间接信用 存款——银行——贷款(间接信用) 银行只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一个中介,在信用活动 中仅仅充当中介作用。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与产业资 本的变动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经济危机时反而对银行信用 的需求增加。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第一篇 导论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信用与信用工具培训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2
本章学习目标
❖ 1.掌握信用概念的含义及其本质特征,了解信 用的产生和发展;
❖ 2.掌握主要信用形式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 ❖ 3.掌握信用工具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类型,熟
❖ 一、商业信用 ❖ 二、银行信用 ❖ 三、国家信用 ❖ 四、消费信用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 中,以延期付款或预付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方式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预 付货款及补偿贸易等。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信用主体是厂商:信用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因此, 是直接信用。 ②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提供的是处于再生产过程 中的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 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 状态的影响,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长,产业资本扩大,商 业信用的规模扩大。
国库券
发行目的
弥补财政季节性、临时性 收支不一致
还本付息的来源 以国库收入支付(借新债
还旧债)
期限不同
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公债券
弥补财政长期赤字或刺激 经济增长
国债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 收益
中长期债券
我国的国家信用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 家信用简史
❖ 1950年,发行人民胜 利折实公债。
❖ 1954——1958年发行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