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精品医学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精品医学

? 其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 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 致细胞内许多小分子物质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细菌的细胞膜不含固醇,故对细菌无作用。
【不良反应】
? 静脉滴注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发热、寒颤, 有时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 较长期用药约 80%以上患者可出现氮质血症, 如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血尿素氮或肌酐值 升高,为剂量依赖性及一过性。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第一节 抗 真 菌 药
? 深部真菌感染: 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
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引起,主要 侵犯内脏器官和裸部组织,发病率虽低但 危害性大,常可危及生命。
? 治疗药物:两性霉素B及咪唑类、三唑类抗 真菌药等
浅部感染
? 浅部感染: 常由各种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
? 氟胞嘧啶抗菌谱窄,主要对新型隐球菌 、念珠菌、着色真菌具有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 药物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系统进入细胞 内,脱氨基而成年5-氟尿嘧啶,再经两 步酶催化,生成5-氟脱氧尿苷酸,作为 一种有效的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而阻 碍真菌DNA合成;哺乳动物细胞不能进行 此种转化,因此对真菌有选择性作用。
毛发、指(趾)甲等引起手足癣、体癣、 股癣、叠瓦癣、甲癣、头癣、黄癣等。 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
治疗药物:为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或局部 应用的咪唑类抗真菌药。
(一)深部抗真菌药
? 两性霉素B am霉菌属的需氧型放线菌 (streptomyces nodosus)培养液中提取 而得。国产庐山霉素含相同成分。
? 约5%的病人血清中一些肝酶活性增高, 但停药后即恢复。
酮康唑 ketoconazole
? 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为人工合成 的广谱抗真菌药,对深部及浅部真菌病 的致病菌均具抗菌活性。
? 它能选择性抑制真菌微粒体细胞色素 P450依赖性的14-α -去甲基酶,使细胞 膜麦角固醇合成受阻,真菌细胞膜缺乏 麦角固醇时,膜的流动性降低,从而损 害某些与膜结合的蛋白酶的功能,最终 抑制真菌生长。
临床用途
? 对酵母菌、真菌引起的感染,两性霉素B 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药。
? 氟胞嘧啶主要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隐 球菌、念珠菌引起的脑膜炎。
? 还可用于念珠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单 一用药治疗着色芽生菌病迅速产生耐药 ,已限制其应用。
不良反应
? 抑制骨髓功能,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 少。
? 其他还有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及严 重的小肠结肠炎等。
? 此外,还常见贫血,头痛、恶心、呕吐、全身 不适、体重下降,注射局部静脉炎等。偶见血 小板减少或轻度白细胞减少。使用时,应注意 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象变化。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 系合成抗深部真菌药,口服吸收迅速而 完全,口服后1~2h血浓度达峰值,可透 入血脑屏障。正常人t1/2为3~5h,肾功能 衰竭者t1/2明显延长。
【药动学】
? 口服及肌注均难吸收,一次静脉滴注, 有效浓度可维持24小时以上,蛋白结合 率大于90%,不易进入血脑屏障,血浆 t1/2约24h,消除缓慢。给药量的3%~5%在 24h内以原形经尿排泄。7日内排出40%, 停药2个月尿中仍可检出微量药物。
【抗菌作用与用途】
? 系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 菌、白色念珠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 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曲霉茵、毛霉菌 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可 首选用于治疗由上述真菌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 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