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海口市2020届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b卷)

海南省海口市2020届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卷(b卷)

物理科试题(B 卷)第Ⅰ卷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镭Ra 的半衰期为¦Ó,则经过2¦Ó的时间,2kg 的镭Ra 中有1.5kg 已经发生了衰变B .铀核(238 92 U)衰变为铅核(206 82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Á衰变和6次¦Â衰变C .三种射线中,¦Á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Ã射线电离能力最强D .用14eV 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 2.某一质点直线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第10s 末,质点的速度最大B .第5s 末和第15s 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0~10s 内,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D .在20s 内,质点的位移为9m3.如图所示,倾角为¦È=30的斜面A 置于水平面上,滑块B 、C 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斜面A 静止不动,B 上表面倾斜。

则B 、C 在斜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B.A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C.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32μ= D.地面对A 的支持力小于A 、B 、C 三者重力之和4.如图所示,不计绳的质量以及绳与滑轮的摩擦,物体A 的质量为M ,水平面光滑,当在绳的B 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物体A 的加速度为1a ,当在绳B 端施以F=mg 的竖直向正下拉力作用时,A 的加速度为,则1a 与2a 的大小关系是()A .21a a =B .21a a <C .21a a >D .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质量为0.2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0.6kg 的物体B 由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 与A 刚好接触但不挤压。

现将细线突然剪断,则在剪断细线的瞬间A 、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m/s2)( )A.0.5N B.1.5NC.0 D.2.5N6.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光滑.小球被轻质细线系住放在斜面上。

细线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用力拉细线使小球沿斜面缓慢移动一段距离,斜面体始终静止.移动过程中()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变大B.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变大C.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变大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变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质量为m的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某次蹦极中,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弹性绳处于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 1~t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B.t2~t4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先减少后增大C.t3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为零D.t4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上的最大速度8.近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一雾霾天,某人驾驶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但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

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在t=3s时追尾C.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D.如果刹车不失灵,两车最近距离为10m9.质量为m=2kg的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O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5,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回到出发点O处,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如图a所示,物块运动过程中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l0m/s2,则()A.物块经过4s时间到出发点B.物块运动到第3s时改变水平拉力的方向C.3.5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4ND.4.5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16N10.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 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Mg KB.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C.A、B在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大小为M(g+a)D.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第Ⅱ卷4.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8分,第12题8分,共1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__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12.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一种特殊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它的电动势E约为8V,内阻r约为3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40mA.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了一个定值电阻充当保护电阻,除待测电池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A.电流表A(量程为0.05A、内阻约为0.2Ω)B.电压表V(量程为6V、内阻为20kΩ)C.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0Ω、额定功率为1W)D.定值电阻R2(阻值为200Ω、额定功率为1W)E.滑动变阻器R3(阻值范围为0~10Ω、额定电流为2A)F.滑动变阻器R4(阻值范围为0~750Ω、额定电流为1A)G.导线和单刀单掷开关若干(1)为了电路安全及便于操作,定值电阻应该选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_.(填写器材名称)(2)接入符合要求的用电器后,闭合开关S,调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根据图线得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_______V,内阻r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2分,共40分。

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如图,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静置于足够长的斜面底端。

现对其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25N的恒力,3s后将F撤去,此时物块速度达到15m/s。

设物块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取g=10m/s2。

求:(1)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离斜面底端的最远距离;(3)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14.如图所示,倾角¦Á=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有一长L=1.8m 、质量M=3kg 的薄木板,现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37.5N ,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木板开始运动的瞬间,将质量m=1kg 的小物块无初速放在木板的最右端。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Ì=,g 取10m/s 2。

¢Å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是多少?¢Æ当物块运动到最高点时与木板下端的距离为多少?15.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通过滑轮和一重物连接并保持平衡,已知活塞距缸口0.2m ,气缸高0.3m ,活塞面积10cm 2,大气压强1.0×105Pa ,物体质量5kg ,活塞质量1kg ,活塞厚度可忽略不计,环境温度从27℃开始缓慢降低至17℃,在此过程中封闭气体放出了10J 的热量。

(不计一切摩擦,g=10m/s 2)求:(1)在此过程中活塞下降了多高?(2)气体内能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变化量为多少?物理科参考答案(B 卷)一、单选题:CCBBBD二、多选题;ABDBDCDACD三、实验题:11、(1)FF/ (2)不变(3)B12、(1)R 2R 4(2)7.82913.(12分)(1)根据速度公式得:111v a t =解得:215/a m s = 由牛顿第二定律:1F f mgsin ma θ--=解得:f=5N(2)撤去拉力后物块继续上滑:2f mgsin ma θ+=解得:227.5/a m s = 则撤力前上滑距离211122.52v x m a ==撤力后上滑距离2122152v x m a ==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离斜面底端的最远距离1237.5x x x m =+=(3)撤力后物块上滑:1222v t s a ==下滑过程:3mgsin f ma θ-= 解得:23 2.5/a m s =由23312x a t =解得:33230x t s a ==故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为:() 123530t t t t s=++=+14.(16分)【答案】?1.2s?4.05m【解析】(1)对木板列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列牛顿第二定律得,设物块滑离木板时间为t,解得,(2)物块离开木板的速度,此时物块的加速度为,物块向上运动的距离为,所用时间为,;此段实际木板继续上滑,木板此时加速度为,木板上滑的位移为,联立解得,当物块运动到最高点时与木板下端的距离为。

15.(12分)答案:(1)1m300(2)9.8J【解析】(1)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1212V VT T=,即20.12727317273L SS=++,解得L2=m30029,所以在此过程中活塞下降了多高m3001300291.0=-=∆L。

(2)根据活塞的平衡条件有10PS Mg mg P S+=+,可得41610P Pa=⨯,外界对气体做功10.2W PS L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9.8U W Q J∆=-=-,所以气体的内能减少了9.8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