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都有三角形的存在。
所以三角形不仅仅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的第一章就是认识三角形,要想把它学好,最基本要求:(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01
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 表示。
02
三角形的分类
那么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如何进行分类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按边分类:角形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可分为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03
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AB+AC>BC;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AC+BC>AB.AB+BC>AC。
所以我们可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常见应用类型: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简便方法是:(1)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2)求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或取值范围;(3)解答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一般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