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概述.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我们更容易把下面有缺失的图形补充完整,而将其知觉为一个完整的圆和马。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他们标示出来。不可能图形恰好说明了这个过程,我们运用我们的知识经验推断出了下面图形的不可能性。
【课题引入】大家感觉今天心情怎么样?那大家感觉这个心情的好坏就是大家对自己心情的知觉而恰恰不是大家的感觉,看来日常生活中的感知觉和心理学中的感知觉是有区别的,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感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讨论】大家讨论一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感觉适应和感觉相互作用现象。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以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的背景。两可图就是说明知觉选择性的最好的例子,通过两可图可以看出选择的对象和背不同就会看见两负完全不同的图片。
通过定义可以看出感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比如大家说一个苹果是坏苹果,这是大家对这个苹果的知觉,但这个知觉是建立在对这个苹果的感觉之上的,如它的颜色已有褐色的斑块,形状与正常的苹果不一样皮皮塌塌的,摸起来软软的粘糊糊的,闻起来有一阵臭味,所以大家就认为它是坏苹果。另一方面他们共属于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因为他们都是对事物的直观印象,而不涉及对事物的记忆,概念判断等认知的高级阶段。
二.感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来自自身的直接经验,或是通过阅读书本得到的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获得的。
(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感知觉不仅为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提供了材料,也是动机、情绪、个性特征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课本上的感知觉剥夺实验最能说明这一点。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比如阳光照射下阴影部分的墙壁是灰色的,但我们还会把他感知为是白色的。阳光照射下的黑炭比阴暗出的粉笔更亮,但我们仍认为粉笔亮一些。尽管远处的人要比近处小得多,我们也不可能会把远处的人当成侏儒。
(三)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我们通常会认为一公斤铁比一公斤棉花更重一些。
管远处的人要比近处小得多,我们也不可能会把远处的人当成侏儒。
教学反思
课堂上多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例子,学生更易接受
(二)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知觉也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按知觉的对象分类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
(一)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
感受性即感觉的能力,不同人对同等强度的刺激物的感受力是不同的。
【实验】找两位同学上讲台,老师同时用左右两手分别多次给两位同学的背部以同样的刺激(即同时施加的手指数相同),让两位同学将其感觉到的手指数同时说出来,然后让其他同学记下每次说出的数。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的对同一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比如看电影有的人看的痛哭流涕,而有的人则无动于衷;对同一个笑话,有的人笑的不能自已,有的人则感觉很平淡,所以每个人在生活中感受性高低不同,所以对同样的刺激表现也大相径庭。
那么感知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通过感知觉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感知觉的区别在于个别属性和整体的区别。比如大家看到某某同学今天精力充沛,脸上挂着微笑,自个还哼着小调,见到同学热情主动地打招呼,这些都是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感觉,所以感觉就是对各个个别属性的反应。而大家看到这位同学的种种表现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位同学今天心情很好,那没这个结论就是大家对这位同学的知觉,所以知觉就是对客观事物各种感觉的整合,是对整体的反映。
太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教案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第三节原任课教师;孙睿
实习班级
07级中文系07501
实习科目
心理学教程教学内容 Nhomakorabea感知觉的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感知觉的分类
2.掌握感知觉的概念
3.理解、掌握并能分析感知觉的特性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分析感知觉的特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2)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一般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可以在几种感觉同时产生时发生,也可以在先后几种感觉中产生影响。一般变化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这种感受性。在牙科手术中,给病人带上耳机,让病人通过耳机听音乐,或产生相当大的瀑布的噪音,结果发现原来需要局部麻醉的病人,在音乐或噪音的环境下,有65%的病人疼痛感觉完全消失,这就是听绝对痛觉的干扰作用。例如盲人在视觉丧失的情况下,比常人的听力要好得多,他们可以听出声音远近,听出不同物体的声音,从而规避障碍,这就是听对视觉的一种补充。吃过药之后会觉得白开水是甜的,吃了糖之后就觉得橘子比平常更酸一点。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的适应。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也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通常强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弱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一个连续的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的下降。例如,刚进电影院时,起初是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就能看见周围物体的轮空的了。从电影院走到阳光下开始感到双眼发眩,很刺眼什么也看不到,只要过几秒就可以看清楚周围的事物了。比如“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说的是嗅觉的适应。
三.感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按感受器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八种。分别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这里要大家注意的是区分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例如大家对投篮、跑步、跳绳等身体动作的印象就属于运动觉,对身体的疲劳、兴奋、饥饿、疼痛等身体状态或精神状态的感觉,而对身体的位置是直的或倾斜的感觉就属于平衡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