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精品文档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可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元素,而且应该成为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载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和谐地落实德育教育,将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立足文本,设计德育目标1 / 10精品文档德育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精神思潮下,人们的心态十分浮躁。
如果老师还是依靠说套话,带高帽,这样的德育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索,至多就是一股吹过耳旁的风。
所以,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应该立足文本,设计□标,让德育有根可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选编的教材,丰富地包含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性的启发,既有文学性乂有思想性。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注重对教学内容中情感、态度、价值教学□标的设计,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教案临澧一中语文组酉世明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2/10稱品文档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
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儿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
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标。
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3/10精品文档蓝” “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乂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一一学习的重要性,乂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
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弩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
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
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进步思想。
作者针眨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些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社会上看不起教师,不注重教育的现象也正是我们批判的现象。
再通过4/10精品文档“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和” 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进行充分论证,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重视师道的恶劣风气。
由此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学风。
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都应有LI的地设讣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可以说,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
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乂育人”,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
最后一课——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最后一课——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教学目的]1.教育学生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已祖国的语言,教育学生奋发向上。
2.了解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设想]5/10稱品文档1.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人物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的作用,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2.组织学生讨论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珍惜年华,勤奋学习的教育。
3(分析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1、巧妙设计导语,2、用深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学们,这是一幅中国地图,画着我们美丽祖国的容貌。
旁边的这一片海岛是日本。
大家看到这幅图联想到了什么事,是的,我们现在明亮的教室里,窗外是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绿树、鲜花”,,平日不觉得什么,但当我们想到,儿十年前,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祖国,遍地战火、遍野鲜血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真正是生活在幸福之中。
东北沦陷以后,北京的大学生就提出:偌大的华北,摆不下我们的一张课桌””法国少年小弗郎士也尝到了侵略的痛苦。
正当他无忧无虑地生活,还没有感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6/10精品文档要性的时候,他们的国土被德国人占领了。
德国人还剥夺了他们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
他再也没有机会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了。
假如,你就是小弗郎士,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你该怎么办,小弗郎士和他的老师乂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法国小说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让我们看看小弗郎士和他的老师在国土沦亡之时,是怎么来上这最后一课的。
二、激励学生学习分析关键词句,引导领会内涵,是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途径。
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岀来的不愿作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到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咬文嚼字,画龙点睛地揭示其中的德育内涵,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从而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一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2、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一”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3、听到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7/10稱品文档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
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对祖国语言的眷恋一”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可是,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
4、"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最明白,最精确”。
先生为什么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1.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
-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
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国土争取自山解放而斗争。
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的表现。
我借机启发学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怎么珍惜呢,5、今天听讲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为什么?我乂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8/10精品文档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
我说:”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上课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要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就能够吸收老师所要教给我们的知识要点,并且很轻松地把它掌握下来。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乂十分重要的道理。
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
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
”五十多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6、钟声和号声说明放学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一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
先生内心极度痛苦。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7、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
含义是什么?一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里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学习这一课时适逢雅典奥运会。
我国体育健儿的优9/10精品文档异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我问学生:”当你看到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上升起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答到”中国万岁〜”学生的爱国热情着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动不已。
三、通过讨论主题,完成德育的内化与升华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疗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