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肠杆菌中的质粒
不符合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遗传信息,但失 去了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基因, 因此不能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符合基因工程的安全要求。
(1)R质粒(抗性质粒):
带有一种或数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使寄主获 得同样的抗生素抗性性状(resistance)。
5-11
5-12
(2)Col质粒:
带有控制大肠杆菌素(colicin)合 成的基因。 大肠杆菌素对不带Col质粒的大肠杆菌有毒。 Col质粒或R质粒如果带有转移基因, 也可以成为接合型质粒。
5-13
质粒的复制类型
1. 严紧型质粒(stringent plasmid)
拷贝数少,只有1—3份拷贝。
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 在Amp或Tet其中之一中死亡。
5-19
外源基因BamH I Amp中存活
但在Tet中死亡
外源基因Pst I Tet中存活
但在Amp中死亡
?
5-20
② 分子小,克隆能力大 载体越小越好。 >10kb的DNA在纯化过程中容易断裂。
③ 高拷贝数
氯霉素扩增之后,每个细胞可达 1000~3000copy
pUC7、pUC8、pUC9、pUC10、 pUC11、pUC18、pUC19
5-25
(1)元件来源 ① 复制起点: pBR322的 ori ② Ampr 基因: pBR322的Ampr基因 ③ lacZ的启动子: 来自于大肠杆菌 ④ lacZ’基因: 大肠杆菌LacZ的-肽链 序列, 是LacZ 的氨基端片断。
5-6
② 开环DNA( open circular, ocDNA) 一条链上有一至数个缺口。
③ 线形DNA ( linear ,lDNA)
5-7
(5)质粒空间构型与电泳速率 同一质粒尽管分子量相同,不同的构 型电泳迁移率不同: scDNA最快、l DNA次之、ocDNA最慢。
OC L
SC
5-8
2. 质粒的类型
(1)元件来源
① 复制起点 ori:pMB1系列(来源于 ColE1)的高拷贝型复制起点 ② Ampr基因:pSP2124质粒的Ampr基因 ③ Tetr基因: pSC101的Tet r 基因。
5-16
(2)长度 4363bp
(3)选择标记 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
(4)克隆位点 24个克隆位点。
5-23
② 改造EcoR I 位点 pBR325: 使EcoRI 也成为插入失活型位点。
在pBR322位点上接入一段来自噬菌 体PICm的HaeII酶切片断(带有氯霉 素抗性基因cmlr)。
cmlr上也带一个EcoRI位点。
5-24
2. pUC系列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J. Messing和J. Vieria于1978年,在pBR322的基础上改 造而成。属正选择载体。
3. 载体的种类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5类: 质粒(plasmid) 单链DNA噬菌体M13 噬菌体的衍生物 柯斯质粒(cosmid) 动物病毒(virus)
5-1
4. 基因工程载体的必备条件
(1)复制子,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复制; (2)有选择性标记,有一个或多个鉴于检测的遗传
标记; (3)有一段多克隆位点。位于非必需区内的DNA序
(接合型质粒分子量大,一般属严紧型DNA polymerase III )。
2. 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
拷贝数多,有10—60份拷贝。
(非接合型质粒分子量小,一般属松弛型 DNA polymerase I )。
5-14
5.1.2 构建质粒克隆载体的基本策略
(1)去掉非必需的DNA区,保留质粒必需区, 降低分子量;
其中9个会导致Tetr基因失活(如 BamH I、Hind Ⅲ、Sal I);
3个会导致Ampr基因失活(Sca I、 PvuI、Pst I)。
5-17
4363bp
5-18
(5)pBR322的优点 ① 双抗菌素抗性选择标记 插入失活,分两次先后选择: 没有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 在Amp或Tet中都死亡。
5-3
大肠杆菌的质粒
5-4
5.1.1 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分子小: 1—200 kb
(2)编码基因少: 2—3个中等大小的蛋白质。
如抗菌素抗性、代谢特征等,赋予细菌 一些额外的特性(非必须)。 (3)环形状: 双链环状DNA。
(酵母的“杀伤质粒”是RNA)。 5-5
(4)质粒的空间构型: ① 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Covalent close circular DNA 呈超螺旋(SC)(super coil)
在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可以分为: 接合型质粒: 能自我转移 非接合型质粒:不能自我转移
5-9
1. 接合型质粒:
又叫自我转移型质粒。 除了带有自我复制所必需的遗传信息外 还带有一套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 移的基因。
如:F质粒(性质粒、或F因子):
甚至能使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其一道 转移到原先不存在该质粒的受体菌中。
④ 安全
失去了转移蛋白基因mob(mobilization)。 不能通过接合转移。
5-21
(6)pBR322的缺点 保留了转移蛋白(mob)的作用位点。
能够被ColK质粒编码的mob蛋白识别, 如果再有F质粒的参与,就有可能转移!
5-22
(7)pBR322的改进 ① 删除mob识别位点 (如质粒pBR327、pAT153等)。 pAT153: 从pBR322上切去HaeII片断,既除 去了mob识别位点,又增加质粒的 拷贝数。
列内含有多个单一的酶切位点;外源DNA插入其 中不影响载体的复制。 (4)分子量小,拷贝数多。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5)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5-2
5.1 质粒载体
质粒(plasmid) 是独立于染色体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双链 闭合环状DNA分子。一般为1-200kb。
存在于细菌、霉菌、蓝藻、酵母等细胞中。
(2)减少质粒本身内切酶位点的数目;
(3)加入易检出的筛选标记;
(4)关于质粒安全性的改造,不发生重组和转 移,不能离体扩增;
(5)改造或增加表达基因的调控序列;如启动 子、增强子等。
5-15
5.1.3 质粒克隆载体的构建
1. pBR322: F. Bolivar和R.L. Rodriguez人工构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