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中考真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中考真题专题练习
A
D
F
B EC G 图1
A
D
F
B EC G 图2
F
A
D
B
CE G
图3
【分析】构造全等三角形解题 解:(1)正确.
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 M ,使 AM EC ,连接 ME .
BM BE .BME 45° ,AME 135° .
CF 是外角平分线,
DCF 45° ,
ECF 135° .
A.2 二、填空题
B.3
C. 2 2
D. 2 3
1. 如 图 , 若 △ABC ≌△A1B1C1 , 且 A 110°,B 40° , 则 C1
=
.
A
A1
B
C B1
C1
D
2. 如图,点 E 是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上的任意一点,
E
连 结 AE、CE . 请 找 出 图 中 一 对 全 等 三 角 形 为
2
O
△OCP ≌△ODP 的根据是( )
P
D
B
A.SAS
B.ASA
C.AAS D.SSS
3. 如图,AC=AD,BC=BD,则有(
)
A.AB 垂直平分 CD
B.CD 垂直平分 AB
C.AB 与 CD 互相垂直平分
D.CD 平分∠ACB
C
A
B
D
4. 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BC,∠ABC=∠CDA=90°,BE⊥AD 于点 E,且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8,则 BE=( )
点. AEF 90 ,且 EF 交正方形外角 DCG 的平行线 CF 于点 F,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 AB 的中点 M,连接 ME,则 AM=EC,易
证 △AME ≌△ECF ,所以 AE EF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 2,如果把“点 E 是边 BC 的中点”改为“点 E 是边 BC 上(除 B,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 小颖的观点正确 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 3,点 E 是 BC 的延长线上(除 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 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 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D
△ABC ≌△ADC 的是( )
A
C
A. CB CD B.∠BAC ∠DAC
C.∠BCA ∠DCA
D.∠B ∠D 90
B
4.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C、BD 交于点 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2 对
B.3 对
C.4 对
D.5 对
【参考答案】
A
D
例 1 如图, △ACB ≌△ACB , BCB =30°,则 ACA 的度数为
A.20°
B.30° C.35°
D.40°
B
【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CB ≌△ACB ,
A
A
∴∠ACB=∠A′CB′,
B
C
∴ ACA = BCB =30°,故选 B.
【答案】B 例 2 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 O 是 A D、BC 的交点,点 E 是 AB 的中点.试 判断 OE 和 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AG 于 F.
A
D
求证: AF BF EF .
E
F
B
C
G
3. 已知命题:如图,点 A,D,B,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AD=BE,∠A=∠FDE,则 △ABC≌△DEF.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 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C
A
D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中考真题专题练则∠ 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2 和 5,则它的周长 为(
)
A.7
B.9
C.12
D.9 或 12
3.如图,已知 AB 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FDE, ∠C=∠F , AB=DE, ∴△ABC≌△DEF(AAS)
4.(1)∵ OEF OFE
∴OE=OF
∵ E 为 OB 的中点, F 为 OC 的中点,
∴OB=OC 又∵∠A=∠D,∠AOB=∠DOC, △AOB≌△DOC
∴AB=DC (2)真,假
5.解 : ( 1) △ADB ≌△ADC 、 △ABD ≌△ABE 、 △AFD ≌△AFE 、 △BFD ≌△BFE 、 △ABE ≌△ACD (写出其中的三对即可) (2)以 △ADB≌ ADC为例证明. 证明: AD BC,ADB ADC 90° .
④ AB DE,AC DF,B E .
其中,能使 △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1 组
B.2 组
C.3 组
D.4 组
2. 尺规作图作 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 O 为圆心,任意长为
A
半径画弧交 OA 、 OB 于 C 、 D ,再分别以点 C 、 D 为圆心,以
C
大于 1 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P ,作射线 OP,由作法得
【参考答案】
1.300 2. △ABD ≌△CDB (或 △ADE ≌△CDE 或 △ABE ≌△CBE )
3. AC AE (或填 C E 或 B D )
4.AB = DC(填 AF=DE 或 BF=CE 或 BE=CF 也对)
5.7 三、解答题 1.连接 BD.在△ABD 和△CBD 中, ∵AB=CB,AD=CD,BD=BD, ∴△ABD≌△CBD.∴∠C=∠A.
(写出一个即可).
A
D
B EF C
5. 已知△AB C 中,AB=BC≠AC,作与△ABC 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 全等的三角
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
三、解答题
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B,AD=CD. 求证:∠C=∠A.
2.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 G 是 BC 上的任意一点, DE ⊥ AG 于 E, BF ∥ DE ,交
AME ECF .
AEB BAE 90° , AEB CEF 90° ,
BAE CEF .
△AME ≌△BCF (ASA).
AE EF .
(2)正确.
N
F
A
D
B
CE G
证明: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 . 使 AN CE ,连接 NE . BN BE .
N PCE 45° .
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 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 2.命题 1 是
命题,命题 2 是
命 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
5. 如图, AB AC, AD BC于点D,AD AE,AB平分DAE交
DE于点F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E A
【分析】首先进行判断:OE⊥AB,由已知条件不难证明△BAC≌△ABD,得∠OBA=∠ OAB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解决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三 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答案:OE⊥AB. 证明:在△BAC 和△ABD 中,
{ ) AC = BD,
2.证明: ABCD 是正方形,
AD AB,BAD 90° .
DE ⊥ AG ,
DEG AED 90° .
ADE DAE 90° .
又BAF DAE BAD 90° ,
ADE BAF .
BF ∥ DE ,
AFB DEG AED .
AFB AED
ADE BAF
在 △ABF 与 △DAE 中, AD AB
O
B
C
1. D 2. C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情况:(1)2、2、5;(2)5、5、2;(1)不满足三角 形三边关系,所以只有 5、5、2;周长=12
3. C 4. B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 大纲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他们进
∠BAC = ∠ABD, AB = BA. ∴△BAC≌△ABD. ∴∠OBA=∠OAB,[来源:学.科.网 Z.X.X.K] ∴OA=OB. 又∵AE=BE, ∴OE⊥AB. (注:若开始未给出判断“OE⊥AB”,但证明过程正确,不扣分)
例 3 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 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是边 BC 的中
A ___________.
3. 如 图 , 已 知 AB AD , BAE DAC , 要 使 △ABC ≌
△ADE ,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A
C B
E B
CD
4 . 如图,点 B、E、F、C 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A =∠D,∠B =∠C,要使△ABF≌△
DCE,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BE
F
4. 已知线段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联结 AB、DC , E 为 OB 的中点, F 为 OC 的中
点,联结 EF (如图所示).
A
D
O
B
E
F C
(1)添加条件∠A=∠D, OEF OFE ,求证:AB=DC. (2)分别将“ A D ”记为①,“ OEF OFE ”记为②,“ AB DC ”记为③,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