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1-3)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1 2 2 3 3 1 1 2 2 3 3 1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三、塑性力学基础(续)
3.金属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续) 几点讨论结论: (1)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符号不一定一致,• 拉应力不一定对 即 应拉应变,压应力不一定对应压应变; (2)某方向应力为零其应变不一定为零; (3)在任何一种应力状态下,应力分量的大小与应变分量的大 小次序是相对应的,即б1>б2>б3,则有ε1>ε2>ε3。 (4)若有两个应力分量相等,• 对应的应变分量也相等,即若 则 б1=б2,则有ε1=ε2。
方板拉深试验——最小阻力定律试验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a)
b)
缩口加工中制件各区的划分 A-传力区;B-变形区;C-已变形区。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1.当D-d较大,h较小,翻边。 2.当D-d较小,h较大时:
a. 拉深后切底切边缘;
b. 将D0增大,翻边后再切 边缘。
变形趋向性对冲压工艺的影响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4.最小阻力定律(续) 控制变形的趋向性: 开流 和 限流 开流:在需要金属流动的地方减少阻力,使其顺利流动。 如加大圆角半径和间隙、减小摩擦等。 限流: 在不需要金属流动的地方增大阻力,限制金属流动。 如减小圆角半径和间隙、增大摩擦等。 板料各区的划分: 变形区,传力区, 不变形区,已变形区 弱区先变形,变形区为弱区
S S
一般应力状态:σ 1-σ 3=β σ
式中 σ1、σ3 、σS——最大主应 力、最小主应力和屈服应力; β——应力状态系数 ,一般近 似取1.1。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三、塑性力学基础(续)
3.金属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可逆的, 与加载历史无关; 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则是非线性的、 不可逆的,与加载历史有关。
(2)常用冲压材料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本节小结:
1、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塑性力学基础; 4、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 5、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1)D0/dT小,d0/dT小,拉深 2)D0/dT大,d0/dT大,翻边 3)D0/dT大,d0/dT小,胀形
环形毛坯的变形趋向 (a)变形前的模具与毛坯 (b)拉深 (c)翻边 (d)胀形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五、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续)
2.冲压成形性能的试验 间接试验,直接试验(模拟试验) (1)伸长率: 其数值大,塑性好。 (2)屈强比: s / b 其值小,允许的塑性
变形空间大。
(3)弹性模量E:刚性系数,其值越大,抗失稳能力强,弹性恢复小。 (4)硬化指数n:其值越大,硬化效应越大,材料均匀变形能力越高。
Lk L0 100 % L0 F0 Fk 100 % F0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二、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金属受外力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后不仅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而且其内部的组织和性能也将发生变化。一般会产生加工硬化 或应变刚现象: 金属的机械性能,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逐渐 增加,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 晶粒会沿变形方向伸长排列形成纤维组织使材料产生各向 异性; 由于变形不均匀,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内应力,变形后作为 残余应力保留在材料内部。
五、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
1.冲压成形性能 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材料对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 冲压加工的依据。 成形极限高 材料的冲压性能好 成形质量好 便于冲压加工
伸长类变形: 当作用在坯料变形区的拉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 在此方向上发生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如胀 形、扩口、内孔翻边。 压缩类变形: 当作用在坯料变形区的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 在此方向上发生的变形一定是压缩变形,如拉 深、缩口。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复习上次课内容
如何选择冲压设备?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一、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变形: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塑性:表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它是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能力。 塑性指标:衡量金属塑性高低的参数。常用塑性指标为延伸率 δ 和断面收缩率ψ 。
第一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三、塑性力学基础
1.点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为了全面、完整地描述变形区内各点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 应力状态: 通常是围绕该点取出一个微小(正)六面体(即所 谓单元体),用该单元体上三个相互垂直面上的九 个应力分量来表示。已知该九个应力分量,则过此 点任意切面上的应力都可求得。 主应力状态: 塑性变形可能出现九种主应力状态。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4.最小阻力定律(续)
限制变形的趋向性措施:
(1)材料本身的特性 冲压工序的性质 工艺参数 (2)板料的应力状态 模具结构参数(如凸模、凹模工作 部分的圆角半径,摩擦和间隙等。 局部加热或深冷:降低变形区的变 形抗力,提高传力区强度。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类似有应变状态的概念。一般认为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体积 不变, 因此主应变状态图只有三种。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三、塑性力学基础(续)
2.金属的屈服条件
屈服——塑性状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1)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下材料的物理 机械性质——转变的根据; (2)材料所处的应力状态——转变的条件。 单向应力状态: σ =σ
点的应力状态 a)任意坐标系 b)主轴坐标系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9种主应力状态图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3种主应变状态图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金属的应力-应变图 1-实际应力曲线 2-假象应力曲线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硬化曲线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5)板厚方向性系数: b / t 值大些较好
(6)板平面方向性:△r小一些好,各向异性不明显。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3.板料的机械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
板料的强度指标越高,产生相同变形量的力就越大;
塑性指标越高,成形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变形量就越大; 刚度指标越高,• 形时抵抗失稳起皱的能力就越大。 成
一般认为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体积不变,可证明满足:
ε
1

2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四、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续)
4.最小阻力定律
在塑性变形中,破坏了金属的整体平衡而强制金属流动,当 金属质点有向几个方向移动的可能时,它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在冲压加工中,板料在变形过程中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 展。这就是塑性变形中的最小阻力定律。
五、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续)
4.冲压材料 (1)对冲压材料的要求
a.对冲压成形性能的要求:良好的塑性,屈强比小,• 性模量 弹 高,板厚方向性系数大,板平面方向性系数小。• b.对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材料的厚度公差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因为一定的模具间隙适用于一定厚度的材料,• 料厚度公差太大,不仅直 材 接影响制件的质量,还可能导致模具和冲床的损坏。 c.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材料的表面应光洁平整,无分层和机械性质 的损伤,无锈斑、氧化皮及其它附着物。• 面质量好的材料,冲压时不易 表 破裂,不易擦伤模具,工件表面质量好。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四、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
1.硬化规律 加工硬化: 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提高。能提高变形均匀性。 硬化曲线: 实际应力曲线或真实应力曲线。表示硬化规律。 这种变化规律可近似用指数曲线表示。
σ =Aε
n
n—硬化指数,n越大,表示在冷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 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迅速的增大,同时材料的均匀变形能力 增强。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四、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续)
2.卸载弹性恢复规律和反载软化现象
反载软化曲线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第三节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四、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续)
3.体积不变条件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体积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不同冲压工序对板料的机械性能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工序名称 性能要求
具有足够的塑性,在进行冲裁时材料不开裂;材料的硬度一 般应低于冲模工作部分的硬度。
具有足够的塑性、较低的屈服极限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具有高塑性、屈服极限低和板厚方向性系数大,板料的屈强 比小,板平面方向性系数小。
冲裁 弯曲
拉深
第一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