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详细翻译技巧)

专业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详细翻译技巧)

英译汉几个常见问题如下:
1)英译汉时语言组织不符合中文的讲话习惯。

在不改变原文绝大部分意思的情况下,不需要字对字或者严格遵守英语语序,在获得原句含意后务必采用中文的思维将译文写出。

要求是在读着看过译文后,不能让读着感觉到文章是翻译而得的,即不能留有丝毫翻译的痕迹。

2)英译汉时译文上下文的用词不一致。

尤其是学术文献或论文的翻译,除了学术用语和专业用语需要准确,更重要的是全文上下文中同一个词或者短句翻译出的用词或短语必须一致。

例如一开始将control panel翻译为“控制面板”,那么全文都不得改变这个译法。

3)英译汉时用词过于口语化。

除了剧本,台词,字幕等需要口语化用词的翻译稿件以外。

其余大部分翻译,例如文献,论文,合同,申请书,标书等,用词尽量书面化。

例如“weight”在统计学和分析学中不可翻译为“给予数值”,必须翻译为“赋权”,两者意思相近,但是采用后者。

4)英译汉时词汇含意理解产生偏差。

这是死记单词造成的后果。

翻译中,在无上下文的情况下,除非是专有学术名词(例“diabetes”基本上永远都是糖尿病的意思),其余的单词很难说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只能说某个词大概是对照中文某个词的感觉,但是决不可死认一个意思,死认单词意思造成翻译不通、翻译错误等。

当然也不能糊译,不能为了使句子翻译通顺而胡编一个意思。

5)英译汉时英语长句中的意群划分有误。

原版的英语资料中长句较多,往往40-50个词之间没有一个标点,修饰成分和意群划分的错误会导致理解错误和翻译错误。

原则上,英语中的各类从句,特别是状语从句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灵活,没搞明白其修饰对象就会错译。

汉译英几个常见问题如下:
1)汉译英时字对字翻译。

这是翻译中最致命的错误,很多人以为认识对应的英语单词或者知道对应的英语单词,这句话才会翻译。

其实不是,原则上四千词汇量就能解释大部分英语单词的含义,只不过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用简单词汇造句去描述或解释高难度单词。

2)汉译英时中式语序。

何谓中式语序,即以“主+谓+宾”为主的句型。

这种句子写多了,一旦遇上长句或者语法功能上缺少成分的句子就懵了。

所以必须多读,多了解原版英语的句子是如何写的。

3)汉译英时短句太多。

这里并不是指写英语短句不好,在考试中建议写短句,这是为了避免语法错误,当然也不要太短了。

在较为正式的或专业性强的文本中,汉译英在必要时需要翻译成长句。

例如不久前的某论文中的一句:筛选出对靶基因干扰效率最高的
HER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成功包装成病毒去感染SKOV-3细胞而后在体外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Her2/neu的siRNA慢病毒载体可以显著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并使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明显受抑。

因此,熟练掌握各类从句的写法和作用很重要。

4)汉译英时英语词汇词义辨析不清而导致误用,用词不准。

大部分人的翻译习惯是,凡是中文有英文的对应单词,就二话不说直接用,其实这个是不对的。

很多同义词意思相近,用法和所用的语境场合完全不同。

例如“base”“basis”“foundation”,意思几乎相同,但是用法完全不同。

尤其是学术文章,误用就导致歧义。

5)汉译英时逻辑混乱结构不清。

汉译英中的逻辑和语句结构相当重要。

逻辑混乱,即译文毫无章法,思绪混沌,不知所云。

结构不清,即英语的从句或其他成分在句中的位置胡乱摆放,进行翻译的人员自然是清楚的指导这些英语句子的含义,因为是看着中文翻译过来的,想不知道中文含义都难,但是没看过中文的读着就会因此而看得云里雾里,从而导致读者难以理解译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