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上海大学

第二章:质点的动力学基础(8学时)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适用条件,理解运用牛顿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步骤。掌握功与能的概念;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的功及系统的势能;掌握动量的概念,理解平面内运动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了解狭义相对论新的时空观。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和理解物理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及创新精神。
2.掌握必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基本规律,能运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对力、热、电、磁、光等学科的基本问题作初步的解释、分析和处理。
3.了解近代物理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难点:光的波粒二象性。
配套
实践
环节
课堂演示实验、开放演示实验
说明
大纲
编写
责任

大学物理
(教研组)
孙迺疆(签名)
2001年06月27日

审核
意见
物理
(系)
龚小燕(签名)
2001年07月06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月日
难点: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四)振动和波动(12学时)
第八章:简谐振动(6学时)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的基本特征;掌握用旋转矢量法解物体简谐振动运动状态的方法。理解同方向,同频率两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重点:简谐振动的特征、合成规律。
难点:位相及位相差。
重点:电场强度和电势。
难点:计算电场强度、电势的条件和方法。
第六章:磁场(8学时)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毕-沙-拉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理解稳恒电流磁场的规律: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理解安培定律,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的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受的力。能分析运动点电荷在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重点:压强、温度、内能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
难点: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的等容、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
(三)电磁学(25学时)
第五章:静电场(10学时)
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叠加原理;掌握简单问题中求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方法;了解电场的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了解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以及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性质。了解介质的极化现象。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电场能量和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角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难点:动量、角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二)热学(8学时)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8学时)
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图象,理解理想气体温度与压强的微观本质,理解理想气体的内能,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了解热传递的基本规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并用其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的等容、等温、等压、绝热过程的功、热量、内能的变化量及各过程中的摩尔热容。了解循环和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了解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的概念;了解熵的概念。
第九章:机械波(6学时)
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及机理。掌握描述机械波的特征量及各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平面简谐波方程的物理意义和波形图;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量、能流、能流密度的概念。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叠加后振幅
加强减弱的相位差及波程差的条件;了解半波损失概念。
重点:平面简谐波方程、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叠加规律。
重点: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磁场力。
难点:用毕-沙-拉定律计算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第七章:电磁感应(7学时)
掌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理解动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了解涡旋电场、自感系数、磁场能量和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重点:动生和感生电动势、磁场能量。
5.首选教材:《物理学》上海市高等专科学校物理学编写组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教出版社等相关书目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演示实验等









物理学是探讨和研究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所形成的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步骤和方法,在创造和发展世界文明的社会实践中被公认是成熟的和有效的。因此,物理学也被誉为科学之母。
《大学物理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01033007-008
课程
名称
(中文)大学物理C(一)~C(二)
(英文)University Physics C(1~2)






1.学分:8学时:80(课内学时:80实验学时:)
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3.适用专业:经、农、医、管各专业
适用对象:本、专科
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难点:建立平面简谐波方程的方法、相干叠加振幅加或强减的条件。
(五)光学(12学时)
第十章:波动光学(12学时)
掌握光程的概念,光程差与相位差之间的关系。理解杨氏双缝干涉、薄膜等厚干涉条纹位置的确定方法。了解薄膜干涉的应用。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理解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了解衍射谱线特征及其应用。理解马吕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会计算起偏角,了解偏振光的获得方法与检验方法。
重点:干涉、衍射。
难点:双缝、单缝、光栅明暗条纹位置的分析。
(六)近代物理学简介(9学时)
第十一章:量子物理基本概念(9学时)
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微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了解用量子力学方法解决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即掌握波函数的概念及薛定谔方程;了解测不准关系;理解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
重点: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一)经典力学(14学时)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6学时)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掌握有关质点运动学的计算问题。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重点:质点运动规律的描述。
难点:运动方程和运动量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