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髁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护理

股骨髁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护理

股骨髁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护理唐四桂,金先跃,覃瑜芳Nursing C are for Femoral Condylar Fracture A fter I nternal Fixation ∥TA N G S i gui ,J I N X iany ue ,Q I N Yuf ang摘要:对13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及C 臂X 线机监视下行多枚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当天即指导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同时予以康复指导。

结果13例术后X 线摄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无骨不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优11例、良2例。

提示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股骨髁骨折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股骨髁骨折; 关节镜; C 臂X 线机; 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4152(2008)0820018202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广西南宁,530021)唐四桂(19722),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科研项目(200672051)收稿:2007212220;修回:2008201216 膝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

2004~2006年,我院在关节镜及C 臂X 线机监视下采用多枚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骨折患者13例,配合系统的术后护理,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34~75岁,平均56.3岁。

均为外伤所致闭合性骨折,其中股骨内髁骨折5例,股骨外髁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2例。

并存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

术前所有病例均经膝关节正侧位X 线摄片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肢大腿系气囊止血带,在关节镜监视下先清除关节内血凝块、骨折脱落的软骨碎片,并行损伤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等,在C 臂X 线机透视下牵引、手法复位,确定骨折的复位效果满意后,选择3枚适宜的空心螺丝钉固定。

1.3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 期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及其他并发症,8~10d 出院;术后随访6~18个月。

11例于术后1年骨性愈合并取出内固定螺钉,2例未满1年但骨折愈合良好。

根据胥少汀等[1]评分法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

2 术后护理2.1 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外伤所致骨折,对疾病治疗方法及预后认识不足,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术前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针对性地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手术的优点,关节镜下手术可直视观察并同时固定股骨髁骨折,术中、术后出血少,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同时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安排患者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交流,介绍其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手术。

同时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健肢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踝泵运动的方法及要领,并为患者准备好弹力护膝。

2.2 术后指导 术后回病房后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指导,除麻醉及骨科手术常规护理知识外,重点向其说明用软枕及弹力绷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可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患肢肿胀;如出现患肢肿胀明显、颜色加深、麻木、疼痛、脚趾活动障碍等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2]。

本组1例患者患肢远端皮肤颜色加深,1例患肢肿胀同时有趾端麻木,经调整弹力绷带松紧后症状缓解。

2.3 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①踝泵运动。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即背伸踝关节100°~140°、跖屈踝关节90°~100°,同时足趾用力做背伸和趾曲的动作,各坚持5~10s ,交替进行,40~60次/组,4组/d 。

②股四头肌锻炼。

术后第1天开始,尽量伸膝,膝关节不活动,背伸踝关节,静力收缩股四头肌,坚持5~10s 后放松,如此交替进行,40~60次/组,4组/d ,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的力度和次数。

③患膝CPM 被动锻炼。

术后3~7d 开始患膝CPM 被动锻炼,开始训练时以患者能忍受屈膝的最大限度为宜,一般30°~50°,每次1h ,3次/d ,以后每日增加3°~9°至能自主活动。

④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术后2周鼓励患者在弹性护膝保护下由陪护帮助扶拐活动,第1次下床前先摇高床头,患者在床边坐位时无头晕不适后,再扶拐下床,以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4 关节腔内积血的预防护理 关节腔内出血是膝关节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因为手术易损伤膝外上动脉,一般在术后5h 内发生。

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肢体关节活动情况。

如发现患膝关节明显肿胀、剧烈疼痛或患者拒绝患肢活动,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膝关节腔穿刺抽液。

本组患者术中均利用等离子刀进行固缩、止血,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术后关节腔内积液较少,无患肢肿胀等现象。

・81・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Apr.2008 Vol 123 No 18(Surgery Edition )2.5 出院康复指导 出院前责任护士用语言结合示范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出院后继续坚持功能锻炼可促进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教会其家庭锻炼的方法,可采取坐在床边抬高患肢坚持5~10s 后放松,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调整强度;术后2周扶拐下床不负重活动;术后1、3、6个月和1年复诊。

本组患者8周后均能弃拐行走。

3 讨论股骨髁骨折传统的切开复位法内固定术需切开皮肤、深筋膜及关节囊,虽然骨折端显露很好,但加大了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破坏了关节囊的完整性,增加了关节囊挛缩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了术中出血量,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4]。

关节镜及C 臂X 线机监视下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骨折,术后出血少、疼痛轻,为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提供了条件。

其中踝泵运动可使下肢各肌群尤其是胫前肌、腓肠肌行静态的舒缩锻炼,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下肢水肿,预防静脉栓塞。

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锻炼,恢复或增强股四头肌及腘肌的肌力,对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

早期借助CPM 进行连续被动活动,可以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同时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液循环,有利于关节内血肿或肿胀消退,促使伤口早期愈合,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5],避免和减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本组病例经系统的主动、被动训练后无1例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

由于本组患者均是外伤所致的骨折,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通过心理及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参与早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1] 胥少汀,于学钧,刘树清,等.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 ].中华骨科杂志,1987,7(7):3072309.[2] 刘其桃,刘婷凤,田薇.关节镜下半腱肌腱2股薄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J ].中国康复,2007,22(4):286.[3] 张春礼,李明全,范宏斌,等.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4):230422305.[4] 金先跃,王玮.关节镜下经皮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2252227.[5] 姚菊英,高春红.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2,17(2):1502151.(本文编辑 丁迎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程玲R ehabilitative C are for the E lderly with Femoral N eck F racture ∥C H EN L ing摘要:对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指导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结果患者康复效果满意,出院6个月随访效果优53例、良13例、中2例。

提示康复护理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

关键词: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4152(2008)0820019202作者单位:武汉市汉口医院创伤外科(湖北武汉,430010)程玲(19622),女,大专,主管护师收稿:2007212221;修回:2008201221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又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减退,骨愈合能力差,若护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为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我院骨科对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制订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65~84岁,平均72.6岁。

其中外伤致骨折47例,车祸18例,其他3例。

并存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心脏或肾功能不全7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6例,入院带有压疮2例。

临床表现为后髋部疼痛,下肢缩短畸形及不能活动,均经X 线摄片或MRI 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受伤时间0.5~76.0h 。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视损伤部位和程度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1],其中32例经牵引3~5d 后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闭合式开放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36例因不能耐受麻醉刺激行保守治疗,给予牵引、激素、脱水、止血、抗感染治疗。

1.3 结果 6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治疗效果优(无疼痛,步态正常)53例,良(偶有疼痛,不需服用镇痛药)13例,中(偶有疼痛,需服用镇痛药)2例。

2 康复护理2.1 康复指导 ①卧位护理。

以平卧为主,下肢保持外展20°~30°中立位,双腿之间夹软枕,以避免患肢内翻、内旋,注意勿置软枕于膝下,以防止引起髋、膝关节屈曲性挛缩;侧卧时,患肢在上方,用软枕支起・91・护理学杂志2008年4月第23卷第8期(外科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