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省》教学设计

《台湾省》教学设计

《台湾省》教学设计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回中李喜源
选题说明
《台湾省》这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中的第十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和下册的地理总论部分,已经初步掌握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运用地图和资料概括说明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台湾省》是第十个省区,通过前几个省区的教学,学生也基本掌握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和分析一个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和人口、交通、经济发展、城市的人文地理特征的方法。

《台湾省》这节课具有比较独特的地理特点,她是一个相当独立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特征明显,人文地理状况独特,教材提供的素材、资料和地图也很全面。

我认为本节课是检验和巩固学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的很好的案例。

所有在课前准备中设计了许多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读图方法,尽可能多地从地图中读出信息,梳理和运用有关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解决问题。

课堂上侧重通过小组汇报和探究讨论教学方法,是图培养学生概括地理特征,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能力。

设计思路
1.《台湾省》这节课以创设有效课堂为指导思想,在课前准备中设计了许多问题,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的《学案》,提前几天发放给各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经过所有学习成员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问题。

课堂上各小组只对前面任选一个(学生自己认为有特色的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各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详细汇报。

课件设计只是对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时提供图示、资料等素材。

2.教学设计中探究讨论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知识,和各小组汇报的地理环境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明确台湾岛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具有哪些自然资源,能够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和农业,渗透因地制宜的观念,探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中展示评价环节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各个小组分别展示本小组优秀作业和小组合作过程的记录。

发表小组学习感受。

4.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一个目标达成验收环节,是图通过作业、测试,小组汇报、小组合作过程记录,访谈、交流等方法对学生目标达成进行验收。

ppT操作流程
放映幻灯片
1.封面第二章沿海万里行《台湾省》(前5张幻灯片直接点击页面)
2.第6张幻灯片四、教学过程点击课前准备然后逐一点击页面至第四小组出现(返回)点击返回至第6张幻灯片四、教学过程点击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点击导入然后逐一点击页面出现(返回)点击返回至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点击小组汇报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任意点击小组然后逐一点击页面出现(返回)点击返回四个小组汇报完后点击返回至课堂教学
5.课堂教学点击探究讨论(一)然后逐一点击页面出现(返回)点击返回至课堂教学
6. 课堂教学点击探究讨论(二)然后逐一点击页面出现(返回)点击返回至课堂教学
7. 课堂教学点击分析理解然后逐一点击页面出现(返回)点击返回至课堂教学然后点击返回至四、教学过程
8. 四、教学过程点击评价展示然后逐一点击页面出现(返回)点击返回至四、教学过程
9. 四、教学过程点击页面至五、板书设计点击页面至封底结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台湾地图,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范围。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的形式,能说出台湾省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分析台湾省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使学生学会运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的意识,渗透辩证法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

教学重点
1.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

2.自然环境、人文概况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台湾省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因,运用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问题指引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
学法指导
1.依据课程标准,精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有效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探索、团结协作。

课时安排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