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及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保障机制。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根本问题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治理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function Abstract: Social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of social benign operation, also is the body repair itself and society an important safeguard mechanism of social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s the basic, indispensable and irreplaceabl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lies in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Key word: Social work Community governance一. 社会工作的两个传统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从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诞生,迄今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
(王思斌,1998,6.)而在中国,这里指的是排除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高等学校开办,还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至今不到30年。
至于作为专业性实务的社会工作,时间就更短了,也就是本世纪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无论官方还是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晚,水平低,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
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过去根本就没有社会工作。
这样的评判是否符合实际呢?这样的评判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也包含了很大的误区。
正如心理学等现代科学虽然只有不长的历史,却有久远的过去一样,中国的社会工作同样如此。
虽然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框架下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或者说,现在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时期,然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中国又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如果说源头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万仁德,2006,2.),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高峰。
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孟子”仁政”的思想,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思想;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思想,不仅影响着古代的社会福利举措,至今对于我们开展和加强社会工作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也就是说,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我们又有着几千年扶危济困、助弱救残、见义勇为、人文关怀的悠久历史传统。
即使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中国也萌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研究,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方面,都有诸多建树。
这又是一个传统,与三千多年来的历史传统形态上不同的传统,却又是一脉相承,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关系的两个传统。
此外,在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工作,又有两个不尽相同,并行不悖的传统:一个是上述肇始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另一个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军事共产主义传统,行政性的社会工作的传统。
夺取全国政权以前,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在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组织中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抚恤、退职退休等制度,在其领导的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所开展的民政工作,各种群众工作,例如妇女儿童工作,青年工作等等,以及拥军优属、生产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等工作,都可以看成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我国的社会工作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解放初期致力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到持续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救济,社会安置,以及大规模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吃饭问题,温饱问题。
这些工作,不仅体现了为人民谋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也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还有共产主义思想培育的影响深远的雷锋精神等等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的弘扬。
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开端时期的中国的社会工作,在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历史遗产,不能丢掉我们的优良传统。
以上简述一下社会工作的历史,意在引出一个观点:社会工作为什么会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传统,为什么能世代传承,历久弥新,如今在中国还会方兴未艾?而且不仅仅只是在中国如此,其根本原因就是:社会工作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和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保障机制。
二. 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这从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功能就可以看出。
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定位上也可以看出。
从社会工作的功能来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服务,社会工作的功能涵盖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从社会工作的定义看,社会工作定义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定义,规范的角度,功能的角度,例如一种自助助人的活动,一种助人的过程,一种助人的方法,一门社会科学,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等等等等。
有美国或北美的定义,有欧洲,北欧的定义,还有综合性定义,国际的定义。
我本人也有一个定义,那就是-----现代的严格意义社会工作是组织化规范化常态化现代化的善举与德行(扶危济困,救助弱小,见义勇为,化解矛盾等等)。
社会工作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及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保障机制。
按照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这一概念从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描述,比较具体地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内涵。
从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功能以及中央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定位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工作是基层社会共生的条件和机制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当然也是构建作为基层社会的和谐社区的迫切需要。
如果说社会工作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和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机制,那么,社会工作首先是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社区自我修复及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重要的保障机制。
(二)社会工作是社区建设的基础2011年9月,中组部、中央政法委等18个部门颁布我国首个社工专业人才专门文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在发展定位上,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司法矫治、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工作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服务,社会工作的这些功能,同样也是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四)社会工作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应有之义。
移风易俗,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引领求真务实向善的社会风尚,是社会工作的传统和使命,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同样也是一项文化建设工作。
大力开展和加强社会工作,是社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理所当然是唱主角的,它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
社会工作不仅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和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庭的迫切需要,促进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须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开展和加强社会工作又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变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思想。
这与以往所提的社会管理,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和外延却有了巨大变化。
“治理”是特定范围内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多向度相互影响,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平等参与,是各类社会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
相对于“管理”的居高临下、单打独斗,“治理”的提出是一个巨大进步。
“治理”的理论起源于西方,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兴起,如今在中国又如此强调?关键是政府管理出现危机。
由于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的发展,带来公共支出的不断扩大;政府扩张,政府消费行政开支压力越来越大,政府管理力不从心。
政府独大,包揽过多,效率下降,造成信任危机与合法性危机。
而中产阶级扩大,社团革命,第三部门形成,参与要求日渐强烈,调整三方关系日益成为时代要求。
“治理”的理论内涵是:主体多元;改进责任承担方式----自愿,合作,而不是强迫命令;强调管理对象全面参与,上下互动,彼此合作:强调多元化管理模式。
“治理”的着眼点是促进社会参与,“治理”的着力点是激发社会活力,“治理”的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工作非常契合社会治理和城市社区治理的特点要求,换句话说,社会工作正体现了社会治理和城市社区治理的特点要求。
三. 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首先是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