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南区植物设计构思
一、主入口
列植迎宾大树大香樟,常绿。
案名景墙增加衬托,常绿
二、主入口一级循环道路------梧桐大道
古有传说:“凤凰所栖,只梧桐耳”。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的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因此在以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但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习性:对城市环境适应性特别强,具有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音能力,耐干旱、生长迅速。
繁殖: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用途: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校园绿化颇为合适。
果可入药。
三、行政楼两侧----岁寒三友苑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松,经冬不凋;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虚怀大度;梅,不惧风雪严寒,故称“岁寒三友”,寓意高尚品德和气节。
松、竹、梅。
凌寒常绿、花朵怒放,表现了坚强的性格、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是勇于面对困境的典型,象征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在逆境中成才的人。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苏轼:“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四、行政楼入口两侧组合大盆景
厚德博学善思致用,院训中内容如此厚重的四个词语,只有高大挺拔的造型松树能承载丰富的内涵。
厚德:“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博学:“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善思:“善思”二字就是勉励师生在治学时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致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在院训的四个词语中,“厚德”是根本,“博学”是基础,“善思”是方法,“致用”是目标。
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种氛围,产生一种力量,激励着合肥学院的每一位成员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五、入口广场----榉树广场
大楼两侧各12株25公分榉树,营造榉树树阵广场,寓意步步高升。
榉树生长健壮,寿命长,常被人们寓意福泽。
文化意蕴:
在我国榉树寓意吉祥,古今流传,因“榉”与“举”谐音,古时候上至士绅门第,下至平民百姓均自发的挖取野生榉苗种植于房前屋后,取意“中举”之意。
在现代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也常用榉树来命名街道、庄园或公园,如青岛的“榉林公园”。
在国外,榉树同样被人们钟爱。
在韩国,人们认为榉树与韩国民族的性格和审美情趣相吻合,因此榉树常被誉为代表宽容、忍耐、和平与和睦之树。
韩国民间成立有“榉树爱好者协会”,会员们购买榉树苗木,免费赠送,并教授栽培方法;对全国的古老榉树进行调查、建档,发掘与榉树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其宗
旨为“要让榉树的宽容、和睦和坚毅的品质扎根在韩国民族文化之中”。
此外,日本最古的诗集《万叶集》中也有大量赞美榉树品性的描写。
在推动国际友谊和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榉树曾作为重要的媒介,扮演过重要的作用。
园林用途:
树树姿端庄,树形优美,叶色季相变化丰富,秋叶变成褐红色,是观赏秋叶的优良树种,常种植于绿地中的路旁、墙边,作孤植、丛植配置和作行道树。
榉树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是城乡绿化和营造防风林的好树种。
六、图书馆南坡
地形天然存在立体观赏坡面,结合建筑功能----图书馆,植物造景如下:
1、天文地理:北斗七星植物组合造景,永远指向正确的前行方向。
2、数学几何:菱形图案簇拥造景,菱形象征永恒的力量。
3、化学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排列种植,明显在观赏面上看见培土的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