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委党校2014年研究生考试经济管理专业考前复习要点(马基理论)

四川省委党校2014年研究生考试经济管理专业考前复习要点(马基理论)

基础课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题型介绍(150分)
一、多选,6题,每题2分,12分。

二、简答,4题,每题10分,40分。

三、辨析,4题,每题7分,28分。

四、论述,3选2,每题35分,70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P5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P5
存在(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问题。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5 (1)一切派别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贯穿哲学史始终;(2)是研究和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对立统一关系,是哲学史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

4、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P9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5、否定观?P12
自我否定、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6、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P12★★★
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1)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抛弃,而是“扬弃”。

(2)事物自身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1)经过两次否定,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

(2)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同旧事物作斗争中必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结合社会历史发展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局部的暂时的逆转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历史现象。

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7、什么是矛盾?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P14
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矛盾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点。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P16
(1)相互联结。

(2)相互区别。

(3)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什么是真理?P18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1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21
(1)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内容是客观的、绝对的。

(2)任何真理都只能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一定层次、一定过程的正确认识,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

(3)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通过相对而存在。

11、实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21
(1)绝对性: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最终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2)相对性: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实践本身是历史的、具体的。

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水平未必都能对当时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作出判断。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P2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3、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P21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14、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P21
(1)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三个方面。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P23
社会意识形态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它反映经济基础的内容、性质和发展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变化。

16、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P23
(1)政治、法律、思想(对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2)道德;(3)艺术;(4)宗教;(5)哲学
17、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有哪些?P23
(1)具有历史继承性;(2)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意识形态的变化一般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3)各意识形式可以互相作用和影响;(4)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8、意识形态的作用?P23
促进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发展
19、社会基本矛盾?P2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P27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特点:(1)两对基本矛盾既适应又矛盾;(2)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展开的,是非对抗性的;(3)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解决。

21、党的群众观点是什么?P28
(1)坚信人民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2、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P28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论述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P28 (1)什么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3)执政党执政后地位发生变化,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增大了,为了防止执政党脱离群众,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然后引用P143第2款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P30
社会生产关系
2、社会再生产过程经历哪几个环节?P30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商品二因素?P31
使用价值,价值
4、劳动二重性?P3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不是两种劳动和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P35★★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商品交换根据价值对等原则,实行等价交换。

6、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何看待这一价值规律的作用现象?P36★★
(1)商品价格始终以它的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2)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3)从长期来看,价格离开价值的涨落相互抵消,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7、价值规律的作用?P36
调节作用:调节社会资源流动分配,使配置趋于合理化。

促进作用:促进生产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

分化作用:优胜劣汰,否定平均主义;社会制度约束性削弱,两极分化。

8、资本划分?P37
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

9、资本循环?P41
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地从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又复归到原来的出发点。

10、资本循环过程?P41
购买、生产、售卖
11、资本周转?P42
生产企业的投资经过一定时期的循环又回到生产经营者手中的运动。

12、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联系与区别?P42
(1)当资本循环一次接一次地反复进行时,就是资本周转;
(2)资本循环反映的是过程、形式、行使职能,资本周转反映的是时间、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13、剩余价值、利润?P46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实质。

1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P51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不可能消灭竞争。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市场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

垄断并没有背离市场经济,所以垄断资本主义下依然存在竞争。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P54
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P55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P55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一般目的。

4、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解答的基本问题?P55
(1)为什么要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2)怎样达到目的。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57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2)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3)社会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国家不再是
阶级压迫的工具;(5)人民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崭新的精神面貌。

6、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实质?P58
即: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管理生产、组织分配。

实质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实现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7、新经济政策的内容?P60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将部分国有化企业退还给原企业主经营,实行租赁制;(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农业和工业的结合点;(5)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

8、邓小平对列宁晚期社会主义构想的评价?P61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9、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内容?P62
(1)党的一切机关要实行普遍的选举制、报告制、监督制,排斥一切委任制;(2)一切重要问题,先要在党内开展广泛讨论,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再集体形成决议;(3)要使召开党的领导机关会议成为一种制度;(4)要使党的舆论对领导机关的工作进行经常监督;(5)党的监察机关要有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