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基本概念 斜率与倾斜角我们把直线y kx b =+中k 的系数k (k R ∈)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垂直于x 轴的直线,其斜率不存在。

x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0,απ∈,规定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倾斜角不是2π的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该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

当0k =时,直线平行于轴或与轴重合;当0k >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倾斜角随k 的增大而增大; 当0k <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倾斜角k 随的增大而减小; 二、基本公式1. 111222(,),(,)P x y P x y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PP =2. 111222(,),(,)P x y P x y 的直线斜率公式121212tan (,)2y y k x x x x παα-==≠≠-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1)点斜式: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过00(,)x y ,00()y y k x x -=- 注:①当0k =时,0y y =;②当k 不存在时,0x x = (2)斜截式: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过(0,)b ,y kx b =+(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注:211121()()()()x x y y x x y y --=--可表示经过两点1122(,),(,)P x y Q x y 的所有直线 (4)截距式:1x ya b+=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及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220(0)Ax By C A B ++=+≠,能表示平面上任何一条直线(其中,向量(,)n A B =是这条直线的一个法向量)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倾斜角与斜率的计算 思路提示正确理解倾斜角的定义,明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熟记斜率公式1212y y k x x -=-,根据该公式求出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当1212,x x y y =≠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求斜率可用tan (90)k αα=≠,其中α为倾斜角,由此可见倾斜角与斜率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牢记“斜率变化分两段,90是其分界,遇到斜率要谨记,存在与否要讨论”。

这可通过画正切函数在0,,22πππ⎡⎫⎛⎤⋃⎪ ⎢⎥⎣⎭⎝⎦上的图像来认识。

例9.1 若三点(2,2),(,0),(0,)A B a C b (0)ab ≠共线,则11a b+=___________.分析 由三点共线可联想到斜率相等或向量共线。

解析 解法一:由题设可知AB AC k k =, 即022202b a --=--,(2)(2)4,2()a b ab a b --==+ 1112a b a b ab ++== 解法二:由题设可知//AB AC ,即(2,2)//( 2.2)a b ----,即(2)(2)4a b --=。

2()ab a b =+,1112a b a b ab ++== 解法三:由题设可知点(2,2)A 在直线BC 上,又由截距式方程得直线BC 方程:1x ya b+=,故221111,2a b a b +=+=。

评注 关于三点共线问题,可以联想到斜率相等或向量共线,亦可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再证第三点在该直线上,这些方法对学习平面解析(空间立体)几何或几何证明都很有益处。

变式1 若直线l 先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后,所得直线与直线l 重合,则直线l 的斜率为__________.变式2 已知过2(2,1),(1,)A B m 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例9.2 已知(0,0),(1,1),(1,1),(1,1)O A B C --,P 点为一动点。

(1)当P 点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求直线OP 倾斜角的范围 (2)当P 点在线段AC 上运动时,求直线OP 的斜率的范围。

解析 (1)当P 点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求直线OP 斜率为[]1,1-,可得倾斜角的范围为30,,44πππ⎡⎤⎡⎫⋃⎪⎢⎥⎢⎣⎦⎣⎭。

(2)当P 点在线段AC 上运动时,倾斜角范围为3,44ππ⎡⎤⎢⎥⎣⎦,可得斜率为直线OP 的斜率的范围(][).11,-∞-⋃+∞评注 当斜率有正负时,倾斜角为两段;当角度包括90时,斜率分两段,可用正切函数0,,22πππ⎡⎫⎛⎫⋃⎪ ⎪⎢⎣⎭⎝⎭上的图像求解。

变式1 若直线12,l l 的倾斜角分别为12,αα,则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 A.若12αα<,则两直线的斜率12k k < B.若12αα=,则两直线的斜率12k k = C.若12k k <,则两直线的斜率12αα< D.若12k k =,则两直线的斜率12αα=变式2 若直线l 的斜率k 的变化范围是⎡-⎣,则其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A. ,()43k k k Z ππππ⎡⎤-++∈⎢⎥⎣⎦B.,43ππ⎡⎤-⎢⎥⎣⎦ C.3,34ππ⎡⎤--⎢⎥⎣⎦ D .30,,34πππ⎡⎫⎡⎫⋃⎪⎪⎢⎢⎣⎭⎣⎭变式3 直线l 经过2(2,1),(1,)A B m 两点(m R ∈),那么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 B. 0,,42πππ⎡⎫⎡⎫⋃⎪⎪⎢⎢⎣⎭⎣⎭ C.0,4π⎡⎤⎢⎥⎣⎦ D .0,,42πππ⎡⎫⎛⎫⋃⎪ ⎪⎢⎣⎭⎝⎭例9.3 已知直线l 过(1,2)P -,且与以(2,3),(3,0)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为“由直线区域求直线斜率范围”求解步骤。

①做出直线区域图;②求出区域边界斜率12,k k ;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12k k →;④若12k k >,直接写出12[,]k k k ∈(或开区间),若12k k <过无穷,[)12(,],k k k ∈-∞⋃+∞。

解析 解法一:如图所示,15,2PA PB k k ==-。

因为过点(1,2)P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PC 与线段AB 相交,但此时直线l 斜率不存在,直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到PC 时,l 斜率始终为正,且逐渐增大,所以此时l 斜率的范围是[)5,+∞;直线l 由PC (不包括PC )逆时针旋转至PB 时,l 斜率始终为负值,且逐渐增大,范围是1,2⎛⎤-∞- ⎥⎝⎦。

故所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5,2⎛⎤-∞-⋃+∞ ⎥⎝⎦。

解法二:本题也可以用线性规划的知识来解决,当l x ⊥轴时,与线段AB 相交,此时斜率不存在。

当斜率k 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1)2y k x =++,即20kx y k -++=,要使l 与线段AB 有交点,只需,A B 落在直线l 的两侧或直线上,则应满足[(2)(3)2](32)0k k k k ---++⋅⋅++≤,得12k ≤-或5k ≥,故所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1,5,2⎛⎤-∞-⋃+∞ ⎥⎝⎦。

评注 本题主要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

另外,直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直线就越“陡”,这一规律在判断直线的倾斜程度上应用较广。

变式1 已知线段PQ 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若直线:0l x my m ++=与线段PQ 有交点,求实数m 的范围。

变式2 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11)y x x x =-+-≤≤,试求32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题型2 直线的方程 思路提示要重点掌握直线方程的特征值(主要指斜率、截距)等问题;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尤其是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

例9.4 求下列直线方程:(1)直线`1l :过点(2,1),斜率2k =-; (2)直线`2l :过点(2,1)-和点(3,3)-; (3)直线`3l :过点(0,1),斜率12-。

分析 已知点的坐标和斜率用点斜式,已知两点的坐标用两点式,已知在轴上的截距和斜率用截距式,最终的结果最好化成直线的一般式。

解析 (1)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12(2)y x -=--,整理得`1l 的方程为250x y +-=。

(2)解法一: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1(2)313(2)y x ---=----,整理得`2l 的方程为4530x y ++=。

解法二:直线`2l 的方程求解也可用点斜式,先算出314325k --==-+,再代入点斜式得41(2)5y x -=-+,即4530x y ++=(3)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112y x =-+,整理得`3l 的方程为220x y +-= 评注 已知直线上一点的坐标以及直线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均可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表示,使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应在直线斜率存在的条件下使用,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0x x =。

变式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斜率2k =,在y 轴上的截距是5; (2)斜率3k =,在x 轴上的截距是1-;; (3)在x 轴, y 轴上的截距是2,-5。

变式2 直线`1l : 310x y -+=,直线`2l 过点(1,0),且它的倾斜角是`1l 的倾斜角的2倍,则`2l 的方程为__________.例9.5 已知两直线`111:70l a x b y ++=,`2l 22:70a x b y ++=都经过点(3,5),则经过点112212(,),(,)()a b a b a a ≠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解析 解法一:由题设可知所求直线斜率为2121b b k a a -=-,且112235703570a b a b ++=⎧⎨++=⎩,作差得12123()5()0a a b b -+-=,则350k +=,35k =-。

故所求直线为:113()5y b x a -=--,即1135(35)0x y a b +-+=, 即3570x y ++=。

解法二: 由两直线`111:70l a x b y ++=,`2l 22:70a x b y ++=都经过点(3,5),得112235703570a b a b ++=⎧⎨++=⎩,两点112212(,),(,)()a b a b a a ≠都适合方程3570x y ++=,又过这两点的直线是唯一的。

故经过点112212(,),(,)()a b a b a a ≠的直线方程是3570x y ++=评注 若两点1122(,),(,)A x y B x y 同时满足方程:220()Ax By C A B ++=+,即0(1,2)i i Ax By C i ++==,则过,A 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AB l :0Ax By C ++=变式1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ABC 的顶点为(0,),(,0),(,0)A a B b C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