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概要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概要


式中:RM—1年间百万辆车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D—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M—全年交通量或某一交叉口进入车辆总数。 一般用百万辆车事故率计算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率。 [例8-2] 某交叉口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12次、伤亡7人,每天进入 该交叉口的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辆,试计算其事故率。 [解] 根据式(8-7),该交叉路口的事故率(RM1)、和伤亡率 (RM2)分别为: 12 106 RM 1 6.6 (次/百万辆车)
二、统计分析指标
[例8-1] 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80次、伤50人、死 亡20人,其长度为60公里,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辆/日, 试计算其亿车公里事故率。 [解] 根据式(8-6),该高速公路的事故率(Rv1)、受伤率 (RV2)和死亡率(RV3)分别为:
RV 1 80 108 60.9 60 6000 365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6
二、统计分析指标
2.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到的。利用相对 指标可深入地认识交通事故的发展变化程度、内部构成、对比情况、事 故强度等。此外,还可把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绝对指标放在共同基础上 进行分析比较。 ①结构相对数 即部分数与总数的比,通常在事故质别分组中,用以 表明各类构成占总数量的比值,说明各构成的比例。 ②比较相对数 即同一事故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区之 间的比较值或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值的相对比。 ③强度相对数 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密切联系的绝对指标间的相互对 比值,用以表现事故总体中某一方面的严重程度。 强度相对数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强度相对数=
2018/8/5
某一绝对指标数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 的绝对指标数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7
二、统计分析指标
3. 平均指标 4. 动态指标
平均指标,即平均数,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以表明 某地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事故状况。它的计算形式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 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等,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算术平均数。
(1)动态绝对数 ① 动态绝对数列 就是将反映事故现象的某一绝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 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如表8-2中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中 的数值。 ② 增减量 是指事故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由于使用的 基准期不同,增减量可分为定基增减量和环比增减量,如表8-2中的定基增减量 和环比增减量中的数值。 定基增减量,都以计算期前的某一特定时期为固定的基准期(一般取动态绝 对数列的最初时期作为固定基准期),用以表明一段时间内累积增减的数量。 环比增减量,都以计算期的前一期为基准期,用以表明单位时间内的增减量。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3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 统计分析方法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4
一、交通事故统计调查
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是收集事故及相关资料的过程,对整个统计 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必须由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登记 和汇总,交通事故的统计采用基层初步统计、逐步汇总的方式进行。 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汇总,广泛应用的是分类统计方法,有四 种常见的分类形式: ①按地区分类 按交通事故统计对象的属性,如车辆类型、事故 ②按时间分类 按统计对象的数值大小,如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 原因、伤亡类型、道路情况、天气条件等 失的数额、肇事驾驶员年龄、车速等 ③按质别分类 ④按量别分类 除上述四种分类统计汇总方法外,在实际应用中还经常采用复 合分类汇总方法,常见的形式有:时间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 月份的事故统计)、质别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路面上的事故 统计)、量别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年龄驾驶员事故统计)等。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2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交通事故总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目的是查明交通事故总体的分布状况﹑发展动向及各种影响因素 对事故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便从宏观上定量的认识事故现 象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事故统计与分析必须是总体性的,而 且需要有明确的数量概念。 事故统计分析对综合治理交通﹑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具有以下重 要意义: ①为制定交通法规﹑政策和交通安全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②检验交通安全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 ③为交通管理提供统计资料。 ④为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研究提供资料。
5000 365
RM 2
2018/8/5
7 106 3.8 5000 365
交通工程
(人/百万辆车)
14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二、统计分析指标
(3)人口事故率
RP D 10 6 P
式中:RP—每100万人的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P—统计区域人口数。
每100万人事故死亡率多用于国家或国际地区级的统计区域。若应用 于某一城市,则多采用10万人口为单位,即每10万人事故死亡率。
DS D K1 D1 K 2 D2
式中:DS —当量死亡人数; D —死亡人数; D1、D2 —分别为轻伤和重伤 人数; K1、K2 —分别为轻伤和重伤换算为死亡的换算系数。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6
三、统计分析方法
1.统计表法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将统计分析的结果编成各种表格,即 为统计表。 其内容包括各种必要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是交通 事故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按照统计数字或统计指标的不同特点,统计表可分为静态统 计表和动态统计表。 仅列出同一时期事故统计数的表格称为静态统计表。从时间 状态上看,表上的统计数是静止的,从而便于对于不同地区或不 同性质条件的事故现象进行相互对比。静态表中可同时列出相对 数和绝对数。 将不同时间事故统计数字列成表格,就成为动态统计表,可 用于反映交通事故随时间变化或分布的情况。
②环比增长率 是环比增减量与前期统计数的比率,即:
jb FC FB F 100% C 1 FB FB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0
二、统计分析指标
(3)动态平均数
动态平均数包括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率和平均增长率。 平均增减量是环比增减量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可用简单算 术平均数计算。 平均发展率是环比发展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 均算法。 平均增长率可视作环比增长率的序时平均数,但它是根据平均 发展率计算的,而不是直接根据环比增长率计算。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5
二、统计分析指标
为了反映交通事故总体的数量特征,必须建立相应的统计分 析指标。统计分析指标应具有实用性、相对性和可比性,能明确 反映出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动态指标、事故率五种指标。
1. 绝对指标
绝对指标是用来反映事故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绝对数量。根据所 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绝对指标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前者反映某一时刻上的规模和水平 后者反映某一时间间隔的累积数量 绝对指标是认识事故总体的起点,又是计算其它相对指标的基 础,绝对指标有交通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 损失,即交通安全四项指标。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8.1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8.2 事故的分布规律 8.3 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8.4 事故多发地点的辨识与改造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
教学目的
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理解事故形态分布的定 义。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 理解事故多发地点的定义及辨识方法,掌握基本的事故 多发地点辨识方法 了解事故多发地点的成因分析,理解信号控制平面交叉 口事故形态的概念及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 了解事故多发地点的改造措施
(次/亿车公里) (人/亿车公里)
50 108 Rv 2 38.1 60 6000 365
RV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108 15.2 60 6000 365
(人/亿车公里)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3
二、统计分析指标
(2)百万辆车事故率
RM
D 10 6 M
(4)车辆事故率
RV
D 10 5 V
式中:RV—每10万辆机动车的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期间内事故死亡人数; V—机动车保有辆。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5
二、统计分析指标
(5)综合事故率
R
D VP
104
式中:R—综合事故率,也称死亡系数,即一年间或一定时期内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时期内事故死亡人数; V—机动车拥有量; P—人口数。 综合事故率是万车事故率与万人事故率的几何平均值,考虑了人与车两个方 面的因素,但未考虑车辆行驶里程。在当量死亡率中,事故死亡数除了实际死亡人 数外,还应再加上按轻伤、重伤折算的当量死亡人数。当量死亡人数按下式计算: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1
二、统计分析指标
5. 事故率
道路交通事故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某一地区或 某一具体道路地点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登记机动 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事故率作为重要的强度相对指标, 既可表示综合治理交通的水平,又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 应用广泛。根据计算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亿车公里事故率、 百万辆车事故率、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综合事故率等. (1)亿车公里事故率 ① 以每辆车的年平均
D 10 8 V 式中: RV—1年间亿车公里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D—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V—全年总计运行车公里数。 R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