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安全》第6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第6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4.交通事故的车辆类型分布
——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汽车、摩托车、自行
车、三轮车、电动车等不同车辆类型为变量构 成的分布形态。
平均增长率。
5)事故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及某 一具体道路地点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与其人口 数、登记机动车辆数或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作为重要的强度相对指标,既可以说明交通综合 治理水平,也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应用 广泛。 根据计算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亿车公里事 故率;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综合事故率等。
3)交通事故调查统计报告
(1)统计报告的项目与标准具有统一性,范围、 项目、指标、表示期限等内容均应按国家统 一规定表格进行填写。
(2)统计报表数据要准确、真实、全面,并逐级 上报。
(3)交通事故的统计报告制度是向上级报送统计 表,分为月报、季报、年报3种。
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1)交通事故数据的分类汇总 ①单一分类法 按交通事故空间位置汇总; 按时间进行分类汇总; 按交通事故形态汇总; 按事故车辆类型汇总; 其他分类汇总; ②复合分类汇总法
⑨道路绿化:路中绿化、路侧绿化等。 ⑩辅助设施:排水、照明等。
交通数据:
包括:年平均日交通量,最高小时交通量,车辆平 均运行时速,车辆混合度等。
该数据来自于道路某一观测站的交通流量观测 资料;采集年份为1-3年比较合理。
环境数据包括:
天气(风、雨、雪、雾、阴、晴等)对视线 的影响;
交通流状况:周围车辆的流量、速度、密度、 车头时距、车头间距;
——用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 均事故状况。
计算形式有:算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数;加权平均数、中 位数、几何平均数等。实际中多用算术平均 数。
算术平均数
总体指标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
(4)动态分析指标
①动态绝对数:包括绝对数动态数列;增减量; ②动态相对数:包括事故发展率;事故增长率; ③动态平均数:包括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率;
2)统计分析指标
(1)总量指标(绝对指标) ——是指反映交通事故现象在一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 体规模和水平。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点上规模或水平的总量、是
在某一时刻的数字,如某年底某地的人口数量,机动车辆 数量,驾驶员数量等。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的总量,是一个时 间间隔内的数字,如某年、某月的交通事故次数。
§6.2 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解析
1.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
——是指交通事故随时间变量变化的分布特征。 时间变量的选择,根据需要确定:
①年分布:以年是(12个月)为变量; ②月分布:以月( 30 天)为变量; ③周分布:以星期(7天)为变量; ④小时分布:以天(24小时)为变量。
2.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
警及信号灯、信号灯及标志标线、其他安全设施 (如隔离墩、护拦等)、无控制等。
道路数据(续)
⑥路段类型:隧道、桥梁、窄路、高架路段、 变窄路段、正常路段、集镇化路段、一般郊 区路段、傍山路段、沿河路段等。
⑦交叉口:交叉口位置、交叉口类型、交叉口 管理与控制方式、交叉口渠化状况等。
⑧沿线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类型、沿线集 镇化程度。
3)统计分析方法
(1)统计表法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需要,将统计分析的结果编
制成各种表格。 按照统计数字和统计指标的不同特点,统计表可分
为静态统计表和动态统计表。 (2)统计图法 利用一些几何图形或象形图形等,将统计数字或计
算出的统计指标形象化,以反应事故现象的数量关 系和发展变化趋势等。 常见的统计图有:直方图、饼图、趋势图、排列图、 圆图法等。
现场周围建筑情况; 交通管理和控制方式。
相关数据包括:
道路通车里程; 车辆行驶里程; 注册车辆数据; 事故急救反应时间。
2)数据采集方法
(1)历史数据采集 通常划分为采集准备、采集实施、数据收
集与整理三个阶段: 数据来源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登记表》
及保险公司、医院等单位。
(2)现场勘查 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第6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 §6.1 交通事故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6.2 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解析 §6.3 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6.4 交通事故多发地点的辨识与治理 §6.5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简介
§6.1 交通事故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1.交通事故统计调查
意义:获得准确、全面的统计调查数据对深入分析 事故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及其分析通过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平台进行。
1)数据采集内容
进一步分为:事故数据、道路数据、交通数据、 环境数据、相关数据等。
事故数据是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的最基本数据, 包括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故形态、事故类 型、事故车辆、事故原因、事故伤亡、事故物 损情况等。
道路数据包括:
(2)相对指标
——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也叫相对数。
通常是两个绝对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相对指标(%)=
比数 基数 100%
式中:比数是指准备用于观察、分析的数量;基 数:用作比较标准的数量。
比数和基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 平均指标。
包括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等。
(3)平均指标(即统计平均数)
①路面结构:路面类型、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等。 ②道路横断面结构:车道数、车道宽度、路肩宽度、
分隔带等。 ③道路线形:弯道(半径、长度等)、直线段长度、
线形组合、坡道的坡度、坡长等。 ④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快速救援系统、
导向岛及导流岛设置等。 ⑤交通控制方式:民警指挥、信号灯、标志标线、民
——是指交通事故随地域变量变化的分布特征。 地域变量的选择,根据需要确定: 可以以城市、农村、城镇划分; 可以以道路类型划分,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等等; 也可以以具体路段划分。
3.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
——是指交通事故在某一区域或某一条具体道路
上,以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撞固定物、 对向刮擦、同向刮擦、碾压、翻车、坠车 、失火 等不同交通事故形态为变量构成的分布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