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与宗教之关系
专业:电气工程专业学号:162530355 姓名:张晓科学与宗教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人们从未降低其热衷的程度。
时至今日, 甚至没有人能够为这两个概念下一个没有争议的定义或为两者的关系做出能被众人所接受的界定。
人们对两者及其关系的看法千差万别, 既有早已为人熟知的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观点, 也有部分人支持的科学与宗教和谐的观点, 更有人认为两者毫不相干。
考察近代科学诞生之初与宗教的关系, 也许对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提起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通常人们只会注意到两者间的冲突, 并很自然地想起宗教对科学的迫害。
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囚禁, 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开普勒受尽天主教的种种迫害而惨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这种种冲突并不仅仅在于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它似乎是根本性的: 科学的核心是“理性的怀疑”, 是一个以处理可检验的事实为基础的永开放的知识系统; 而宗教的核心却是“非理性的信仰”, 是一个以崇拜某种永恒的真理为基础的封闭的信仰系统。
有些科学家狂妄地认为科学知识能够满足人类最深层的精神需要, 因而不断用科学解释宗教情感; 而教士们则总是专断地提出抗议, 时常对自然的作用发表武断的见解科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 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科学研究曾一度体现反宗教的意愿, 但也曾被赋予宗教的含义;宗教曾与科学势不两立, 但也曾有助于科学运动的产生。
无论科学还是宗教, 都对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怀有极大的兴趣。
“人类从哪里来, 又将往何处去?”不仅是科学的永恒主题, 也是宗教的永恒主题。
人们借助宗教的符号来给生活赋予意义, 关照自身的精神家园; 借助科学的模型来控制周围的事物, 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而这两种力量又相互渗透, 使我们无法完全舍弃任何一方。
从这个角度出发,科学与宗教纠缠在冲突与和谐织成的网上———冲突中有和谐、和谐中有冲突, 他们之间并不是那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冲突的一面显而易见, 和谐的一面却往往遭到忽视或不被承认。
恩格斯曾经指出,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然而, 在某种程度上, 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需要。
不同的是, 推动技术发展的来自于物质需要, 推动科学发展的来自于精神层面。
只要留心, 我们不难发现那份呈现在冲突中的和谐正来源于此。
科学的最初动力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或是对宗教信仰对象的崇拜而求证,或是对宗教信仰的怀疑否定而求证。
宗教为人们提供对自然的解释,一开始往往是臆测的,但是在求证的过程中最终需要科学技术的手段来证明其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宗教的基本精神并不是把非理性绝对化,用信仰反对科学,而是要理性为非理性服务,以信仰奴役科学。
因此,在非理性的信仰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内,理性的科学也有生存的权利和活动的自由。
也就是说,宗教也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不自觉的动力,推动它为了虚幻的世界而去认识现实的存在。
宗教对科学的推动是不自觉的,或者说科学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叛逆之子。
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斗争在中世纪后期西方基督教时代最具代表性。
基督教《圣经》里关于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并且犯了人类的原罪的故事,就是宗教排斥人的认识理性的象征。
在西方中世纪的早、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给教会带来麻烦,这时的科学和哲学一样只是神学恭顺的婢女。
只要科学不从根本上反对神学,没有对宗教信仰产生威胁时,宗教就能够容忍科学的存在。
一旦科学发展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反对和制裁。
中世纪后期科学的发展对宗教本身形成了威胁,因此宗教对科学的迫害达到一个高峰。
几百多年过去了, 科学在飞速向前发展, 而宗教也从未停留在某一点, 两者的交互作用仍不断显现。
宗教中有科学的身影, 不过它已被贴上了宗教的标签; 科学中也有宗教的身影, 而它已被打下了科学的烙印。
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证明“那些被误解的观念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宗教与科学是敌人”。
教士固守死板的教义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 而那些同样信仰上帝的自然哲学家则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显而易见, 永恒与变化都源于帝。
“只要牧师们不对自然的作用发表武断的见解, 只要科学家不狂妄到设想科学知识能够满足人类最深层的需要,那么一切就会变得甜蜜而轻松”。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在一切时代都是相互冲突和排斥的, 宗教的发展有时也会带动科学的发展, 而层出不穷的科学新发现、新理论又往往迫使宗教改变自己的面貌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初, 正如默所说的,“如果说对一位高深莫测的上帝的种种现象本身没有介入科学研究的话, 那么以关于这位上帝的一种特殊观念为基础的人类行动则的确参与了科学研究”。
事实上西方许多自然科学家并不相信任
何超人力量的存在, 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有牵累的上帝”。
他们信仰上帝———普遍理性的代表, 却不将希望寄托于天国。
或许宗教精神在科学家身上表现得更加坚定、无私、非功利, 不同于拘泥于天堂地狱的世俗之人。
虽然有时宗教对待科学家的方式是残暴的, 但毕竟也给他们中的许多人提供了信仰及从事科学的动力,“因为在科学中过分强调信仰主义当然会把科学变成一种宗教, 但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某种强烈的信念的驱使, 也决不可能在自己的科学创造中做出突破性的进展”。
而科学家则造就了科学和宗教的和谐一面, 人类社会也就是在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