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患纠纷案例

医患纠纷案例


不懂法,不守法,不按法律的要求去处理纠纷,用暴力手段维权,伤 害的是医患关系,侵犯的是医疗秩序,破坏的是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 系,这正是医闹沦为刑事犯罪的根源。
依法处理医闹是遏制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期间,郭溪卫生中心于2013年4月27日就此事组织讨论后认为:贾某在 郭溪卫生中心的诊疗流程合理、操作流程规范,建议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并 安排戴某等相关领导接待贾某等人进行解释,且多次引导贾某到温州市瓯海 区卫生局、温州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进行调解,上述调解部门 的工作人员也多次提醒贾某可通过诉讼等司法途径解决。
但贾某仍多次到郭溪卫生中心进行辱骂、恐吓而影响相关人员的工作状态、扰乱郭 溪卫生中心的秩序。 瓯海法院审理后认为,医疗机构是履行救死扶伤责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 要场所,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患者及家属亦 应依法按程序解决医疗纠纷。 本案中,被告人贾某虽然以解决医疗纠纷为由,但是提出的“赔偿”金额并不 合理,在长达一年四个月的时间里,经相关部门多次引导后仍不依法按程序解决医 疗纠纷,而是先后30余次到医院机构以辱骂、恐吓等过激言行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 状态、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情节恶劣,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遂对其作 出如上判决。
案例2 2013年4月13日,贾某来到郭溪卫生中心妇科就诊,经阴道B超检查后自行 离开。 次日起,贾某自称腹部疼痛而先后到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温州市人民医院(原名: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温州市人民医 院2013年4月15日的超声报告单诊断意见为子宫肌瘤、左侧附件区囊肿。 2013年4月27日至2014年8月27日,贾某以郭溪卫生中心医生陈某在阴 道B超检查时故意用探头将其捅伤致腹痛为由,而提出不合理“赔偿”金额, 并先后30余次到郭溪卫生中心以过激言行寻求解决。
案例1 被告人:医闹方式见效快,曾看过相关报道并模仿 2014 年 7 月,被告人张某的妻子于莱阳市某医院产下一男婴,后被诊断为脑瘫。 张某及其父亲张某某认为系医疗事故所致,并决定向医院“讨说法”。2014 年 7 月 27 日,张某某、张某等 10 余人在医院停车场进出口拉起横幅,并用扩音喇叭高声 喧哗,引发百余名群众围观,致使医院门口交通严重堵塞。其间,民警多次劝阻, 但被张某某、张某等人撕咬、抓挠致轻微伤。医闹演变成一场刑事犯罪的闹剧。 “讯问过程中,我们问过此问题,他们称是通过网络、电视,还曾经在莱阳的某家医 院门口看见过采取这种方式的,觉得这样处理得快,走司法程序太慢了。”办理该案 的检察官付元峥说,“他们是模仿曾经看到的医闹行为,就连横幅的标语也是从网上 ‘学’来的。” “所谓的见效快,成本低,就是他们选择医闹方式的原因。”检察官付元峥针对医闹 行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正常情况下,出现医疗纠纷首先应寻求调解机构进行调 解,如果调解失败再选择诉讼。 但是,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推行时间还不长,群众对此不太熟悉,对其公正 性也心存疑虑。而有的人担心,一旦选择法律维权,又将面对漫长的司法程序,耗 费金钱和精力,于是,他们宁愿通过医闹方式来处理。”而医闹一旦触犯了法律,成 为刑事案件,就进入了诉讼环节。
医患纠纷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陈彬彬
案例1:山东 7 名“医闹”被判刑的前前后后
由山东省莱阳市检察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提起公诉的莱阳市某医院 医闹案被法院开庭宣判,7 名被告人被分别判处一年至三年不等的有期 徒刑,并均被宣告缓刑。
案例2:患者以解决纠纷为由“医闹”被判刑
近日,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医闹”案。被告人贾 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检察官:法不容情,但法不外乎人情 “法不容情,但法不外乎人情。”当笔者问到为何张某之父张某某等 4 人被批捕, 对其他 3 人却采取了取保候审时,检察官付元峥说道:“我们是根据犯罪情节和 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谁被取保候审的。” “比如张某,他犯罪情节比较轻微,而他的家庭环境比较困难,他的妻子要照顾 患脑瘫的儿子,母亲身体不方便。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决定对他采取取保候审。 其他两人李某和张某,也是根据其犯罪情节轻微,家庭和个人身体情况比较特 殊等原因,才决定取保候审。而其他 4 人之所以没有被决定取保候审,也是根 据这些因素,具体考虑的。”检察官付元峥解释说。 “你应该也注意到了,7 名被告人都是被宣告缓刑。”检察官付元峥对笔者说。 “我们考虑到他们不是专业的‘医闹 ', 情节相对轻微,取得了医院的谅解,而且 7 名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再有一个因素就是,这起医闹是家庭式的,参加者都 是亲朋好友。很难想象一大家子全部被收监的情形。” 检察官付元峥说:“虽然我们都很同情婴儿的遭遇,但这并不是不符合程序的’法 外开恩‘, 而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最大限度的人性化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