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本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教材是由张永红主编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时间:[2012年06月30日] 点击数:133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管理、幼儿家庭教育等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是幼教理论研究者和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高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情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和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的行为的能力、解决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育创新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以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揭示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
因此,教学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化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基本理论以教师讲解为主,发展性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学生实践的形式为主。
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学生实践以去幼儿园实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主。
1、课堂教学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互动,优化教学效果。
2、采用课堂讨论与合作研究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合作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上网查阅资料。
5、组织学生外出实践,实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与考核要求: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分为了解、识记、理解、应用四个层次。
各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能对本课程中有关基础知识做到初步理解。
识记: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表述、辨别、再认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
理解:对于所学理论、原理、原则等能够理解其含义,能够归纳和正确阐释核心内容。
应用:能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理论分析、说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以多种方式进行。
期末一般以闭卷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5%;平时成绩由作业和实践活动构成,占总成绩的30%; 5%为学生的学风成绩。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备注:1、授课学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略作调整,但实践活动时间必须保证。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学分。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教学要求了解: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心理现象的含义3、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4、学前儿童的概念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识记: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内容2、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理解: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应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二节生命的孕育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教学要求了解: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生命的初始2、遗传素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识记: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3、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遗传理解:1、遗传因素对胎儿的影响2、环境对胎儿的影响3、婴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应用:结合实例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注意的外部表现2、注意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3、感觉和知觉的功用4、感知觉的种类5、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识记:1、概念: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感受性感觉知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视觉敏锐度观察力2、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4、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5、知觉的特性理解:1、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2、儿童多动现象和“多动症”3、感受性变化的规律4、幼儿的注意品质的发展和提高应用:2、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1、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第四章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记忆的种类2、记忆的品质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4、遗忘的种类及其原因5、再认和再现的关系6、表象的种类7、想象与现实的关系8、儿童想象的发生和表现9、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识记:1、概念:记忆表象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2、表象的特征理解:1、遗忘及其规律2、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对儿童学习活动的意义3、儿童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4、儿童无意想象、有意想象的发展特点5、儿童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发展特点6、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特点应用:1、儿童记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2、幼儿记忆力的培养3、儿童想象力的培养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2、言语获得的理论3、思维过程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5、儿童思维的发生及表现识记:1、概念: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积极词汇消极词汇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语思维创造性思维2、思维的特性理解:1、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2、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3、儿童语法的掌握特点4、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5、幼儿期思维发展的趋势6、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应用:1、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2、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六章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智力结构理论2、有关学前儿童的智力测验3、学前儿童智力结构的变化识记:1、概念:智力创造力2、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理解: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2、智力发展的差异3、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应用:1、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策略2、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策略3、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第七章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3、情绪情感的种类4、3岁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发展5、意志和认识的关系6、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识记:1、概念:情绪和情感心境激情应激高级情感意志坚韧性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2、情绪状态的种类理解:1、幼儿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2、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3、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4、幼儿期意志发展的特点应用:1、儿童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2、儿童高级情感的培养3、幼儿期意志力的培养第八章学前儿童气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自我意识的作用2、婴儿自我意识发生的趋势识记:1、概念:个性气质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气质类型自我意识2、各种气质类型及其表现理解:1、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发展2、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3、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和变化4、自我意识的结构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应用:1、学前儿童气质的教育2、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3、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学前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2、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阶段4、同伴的作用5、学前儿童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6、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识记:1、概念:社会性性别角色性别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2、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3、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类型理解:1、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2、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4、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5、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应用:1、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2、学前儿童亲子交往的引导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4、学前儿童反社会行为的矫正第十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概述第二节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价值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1、儿童游戏的心理成分2、儿童游戏的表现方式识记:1、概念:游戏2、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阶段理解:1、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价值2、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应用:1、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1、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和美术活动心理2、教学要求了解:1、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2、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3、绘画能力的发展4、粘土造型能力的发展5、纸工制作能力的发展识记:1、概念:学习操作学习2、幼儿的学习方式理解1、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2、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应用:1、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指导第四部分实践环节1、带领学生去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观察或调查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2、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或测评。
3、与幼教工作者交谈,了解幼教新动态和新信息。
4、利用假期到相关幼教机构进行社会实践,并写出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