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贮藏特性浅析

马铃薯贮藏特性浅析

马铃薯贮藏特性浅析
摘要:马铃薯收获后仍然是一个鲜活的有机体,它的块茎既是贮藏器官,又是繁殖器官,仍存在旺盛的生理生化活动即呼吸、蒸腾、休眠等,马铃薯的贮藏是一个降低或延缓其生理活动的过程。

下面就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休眠生理三个方面来了解马铃薯的贮藏特性,便于我们更科学的贮藏好马铃薯。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特性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31-1
1 呼吸作用与贮藏
呼吸作用是马铃薯收获后具有生命活动的重要标志,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1 品种和收获季节
不同品种和不同收获季节马铃薯的呼吸强度有很大差别。

一般来说,夏季成熟的马铃薯比秋季成熟的马铃薯呼吸强度要大。

1.2 成熟度
未发育成熟的马铃薯,其表皮保护组织尚未发育完善,气体交换使组织内部供氧充足,呼吸强度较高、呼吸旺盛。

成熟马铃薯的表皮保护组织加厚,新陈代谢缓慢,呼吸较弱。

1.3 环境温度
呼吸作用是一系列酶促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通常在2℃~4℃的环境下储藏为宜。

另外,
贮藏期温度波动会刺激马铃薯水解酶活性,加速呼吸。

1.4 环境湿度
湿度对呼吸的影响不是很大。

一般来说,在相对湿度高于80%
的条件下,马铃薯呼吸基本不受影响。

2 蒸腾作用与贮藏
马铃薯块茎刨出土壤后,其体内水分就开始向外“蒸发”,称之为蒸腾。

新鲜马铃薯含水量高达75%~80%,收获后适当散失水分,即晾干表皮,有利于贮藏。

但如果失水过多,则会影响块茎的质量,导致块茎失重和失鲜,严重影响商品外观和贮藏寿命。

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2.1 环境湿度
空气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表面水分蒸腾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大时,蒸腾就慢。

2.2 环境温度
温度变化能够引起空气湿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表面蒸腾的速度。

库温的波动会在温度上升时加快马铃薯蒸腾,而降低温度时,虽然减慢了马铃薯蒸腾,但往往会造成结露现象,不利于贮藏。

2.3 空气流动
在靠近薯堆的空气中,由于水气含量较多,蒸腾减慢;空气流速较快的情况下,这些水气被带走,就不断蒸腾。

2.4 气压
气压也是影响蒸腾的—个重要因素。

在一般的贮藏条件之下,
气压是正常的一个大气压,对产品影响不大。

采用真空冷却、真空干燥、减压预冷等减压技术时,水分沸点降低,加快蒸腾。

此时,要注意加湿以防止马铃薯失水萎蔫。

3 休眠生理与贮藏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逆境生存条件的特性,以度过严寒、酷暑、干旱等不良条件而保存其生命力和繁殖力。

对马铃薯贮藏保鲜来说,休眠是一种有利的生理现象。

3.1 马铃薯休眠的生理生化特性
第一阶段为薯块成熟期,也就是薯块休眠准备期,是从生长到休眠的过渡阶段。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

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逐渐变弱,块茎表皮加厚,即所谓的木栓化,伤口如擦皮、划痕等逐渐愈合,块茎内的水分迅速地蒸发出来,这一期间含水量有所下降(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

经20~35天的后熟作用,外部周皮形成、木栓化,水分蒸腾强度和呼吸强度逐渐减弱,从生理上为休眠做准备,并转入休眠状态。

此时,薯块如受到异常气候条件和某些人为因素的刺激,会阻止下阶段的休眠而萌发生长或缩短第二阶段时间。

第二阶段称为薯块生理休眠期。

块茎新陈代谢显著下降,外层保护组织完全形成,此时在适宜的条件下,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

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弱,有利于贮藏。

休眠期的长短与马铃薯品种、环境因素有关。

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使
薯块的休眠期保持较长的时间,0.5℃~2℃可显著延长休眠期。

一般可达两个月左右,最长的休眠期可达4个多月。

第三阶段为休眠苏醒期。

马铃薯度过生理休眠期后,休眠终止,薯块开始萌芽,新陈代谢逐步恢复到生长期间的状态,呼吸作用加强,酶系统也发生变化。

3.2 植物激素与休眠
植物的休眠现象与植物激素有关。

休眠一方面是器官缺乏促进生长的物质,另一方面是器官积累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促进生长的激素,能解除许多器官的休眠。

深休眠的马铃薯块茎中,脱落酸的含量最高,休眠快结束时,脱落酸在块茎生长点和皮中的含量减少80%~83%。

马铃薯解除休眠状态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也增长,使用外源激素能解除块茎休眠。

3.3 延长休眠期的主要措施
3.1.1 控制温度、湿度块茎的生理休眠是由于其要度过高温干燥的环境,创造此条件有利于生理休眠,而潮湿、冷凉条件会使其生理休眠期缩短。

因此,采后先使马铃薯愈伤,然后尽快进入生理休眠,休眠期间,要防止受潮和低温,以防缩短休眠期。

度过生理休眠期后,利用低温可强迫休眠而不萌芽生长。

一般要低于4℃。

3.1.2 控制气体成分调节气体成分对马铃薯的抑芽效果不
是很有效。

由于气体成分与休眠期相关性不一致,生产上很少采用。

但是,有研究报道,o2气体浓度低于5%时,块茎周皮的形成和发
展较慢和伤口愈合也延迟。

在贮藏过程中o2浓度低(小于1.5%)或co2浓度高(大于10%)都会引起马铃薯气味和口感变差、内部变色和腐烂增加。

3.1.3 药物处理青鲜素、抑芽剂等都对块茎有一定的抑芽作用。

3.1.4 射线处理辐射处理对抑制马铃薯发芽很有效,许多国家已经在生产上大量使用。

一般用60~150gy г—射线照射可防止发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