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管理思想浅析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十论”: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墨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富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其各种主张,均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核心来展开的。
“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
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在谈“兼相爱”时,同时必言“交相利”,在他看来,是否做到了“兼相爱”,则必须看是否实行了“交相利”。
他将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之为“义”,否则就是不“义”。
“交”必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墨子所说的“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
墨翟不但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节用上》)。
对于怎样富国,提出了“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的方法。
“生财密”就是多增加生产,“用之节”就是节约消费。
墨子认为:“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财财用足”(《七患》)。
墨翟在这里所说的“固本”也就是“生财密”。
因此,墨子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七患》),强调:“食者,国之宝也,”、“食言,圣人之所宝也”(《七患》),即粮食的丰裕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基础。
墨子是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论的,他着重论述了富国对于治国的重
要意义、生产同富国的关系、增加生产的途径等—系列的问题。
他的生财固本的生产管理思想是其管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财论的许多内容,被以后的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在战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中起到了开创的作用,也是较早的对于增加国家财富,促进生产的经济管理思想,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节用论中的消费管理思想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墨翟认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是治国的十项基本纲领。
在这些治国的管理思想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主要有节用、节葬、非乐几个方面。
墨子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还要实行节用的管理措施,他指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节用上》)
《墨子》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其中体现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基础上的,在今天不可能全盘照抄。
墨家关注国计民生,其管理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目标管理,希望建立一个政治清明、法纪井然、国富民众、民富国治的理想社会。
由于种种原因,墨家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但是,如果能够对墨家管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不仅对今天的政府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对企业管理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