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第一节资本主义产生一.资本主义建立(一)资本主义萌芽前提1.生产力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劳动中积累了生产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促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冶炼、纺织、陶瓷、印刷等生产部门都有较大发展。
航海技术也快速进步,14世纪欧洲人也开始用指南针。
西欧一些国家出现轮耕制和休耕田种植牧草制度,农作物种类和产量都有增加。
2.社会分工发展: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分工扩大,手工业分成更多专业部门。
14世纪末,巴黎就有350种行业。
15世纪时,德国法兰克福有170多种行业。
3.商品经济发展: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商品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地,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在纺织业、丝织业、采矿业、冶铁业、造船业等部门中,产生了早期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二)资本主义萌芽途径:1.封建行会瓦解: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行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条件优越的作坊主,通过种种办法突破行会限制,自行添置工具,增加帮工学徒,延长劳动时间,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更多产品。
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积累大量货币财富。
大作坊主转化为资本家;破产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
2.小商品经济分化:商人本来是手工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媒介。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变成手工业产品包买商。
封建社会后期,商人还给手工业者发放高利贷。
手工业者不能偿还债务,只能把作坊及生产资料用来抵债。
破产手工业者给商人加工产品,领取工资。
包买商转化为产业资本家,小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
3.小农经济破产:自然经济瓦解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实物地租过渡到货币地租,封建地主为了用货币购买奢侈品,要求农民缴纳货币地租,促使封建农业与商品经济相联系。
农民既受封建地主剥削,又受商人和高利贷主盘削。
多数农民纷纷破产,部分农民上升为富农。
地主富农转化为农业资本家,破产农民转化成农业工人。
(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1.资本原始积累:新型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剥夺小生产者,强迫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的历史过程。
2.原始积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经济条件:(1)大量存在既有人身自由又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里大量积累组织资本主义企业的货币财富。
这两个条件最初在小生产者分化基础上产生,但小生产者自然分化非常缓慢,资产阶级就通过暴力手段促使这两个条件加速形成。
3.原始积累途径:(1)强制剥夺农民土地,使农民变成无产者:始于15世纪70年代英国圈地运动。
随着毛纺业兴起,引起羊毛价格上涨。
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农场主,就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拆毁或焚烧他们房屋,把土地变成牧羊场。
被剥夺土地的人们,整批沦为乞丐和流浪者。
国家又颁布各种血腥法令,用鞭挞、监禁、死刑等禁止农民流浪,强迫他们到工厂做工,成为雇佣劳动者。
(2)资本家通过殖民制度和掠夺方式积累大量货币财富:西方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从15世纪开始,在非洲、亚洲、美洲推行殖民主义,大肆掠夺金银财富,霸占土地,屠杀当地居民,采取灭绝种族、贩卖黑奴、贩运鸦片、殖民贸易、商业战争等方式,为资本家积累大量货币财富。
(3)新型资产阶级大肆掠夺本国人民:他们采取发行国债、增加税收、商业投机、关税保护等手段,积累大量货币财富。
(四)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把农奴和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只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实际被束缚在土地上,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2.自然经济和封建割据阻碍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广阔统一市场,自由畅销商品。
封建自给自足经济以及由此带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使封建主各自为政,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交通隔绝,关卡林立,关税重重,国内市场狭小,阻碍商品自由买卖。
3.封建行会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而封建行会制度又限制生产发展。
行会行规和政府法规限制生产规模,甚至禁止在城市设立手工业行会,严重束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4.封建等级制度使资产阶级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使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他们从事工商业活动遭到特权阶层轻视,还要交纳重税,造成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障碍。
(五)资本主义建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开始,1649年取得革命胜利。
1660年出现封建王朝复辟,先后经复辟与反复辟几次较量,经历约半个世纪曲折斗争,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方式,从荷兰迎来一个带着荷兰海军进入英国的国王威廉,才使资产阶级稳定政权。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克巴士底监狱,开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94年大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后,法国历史充满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出现过两次封建王朝复辟,两个帝国时期和三个革命高潮,经过80多年共和与帝制反复斗争,1875年第三共和国颁布新宪法,资产阶级才巩固统治。
(六)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三个阶段:1.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在手工业作坊里集中较多工人,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作坊、生产同一样商品,在同一个资本家指挥下做同样工作。
这是资本主义劳动社会化最早形式。
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并没有改变个人劳动方式。
2.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以手工技术和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它是一种以分工为基础的劳动协作。
(1)混成手工业:不同专长手工业者联合在一个作坊有分工地协作劳动。
如马车行业。
(2)有机手工业:相同专长手工业者联合在一个作坊按工序协作劳动。
如制针行业。
3.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广泛用机械化作业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
资本主义工厂由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三部分组成机器系统,用机器加工劳动对象,制作劳动产品。
二.产业革命(一)产业革命前提:1.工场手工业发展为产业革命提供工艺技术条件:手工业工场进一步发展,把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精细简单工序,使每个工序都可能用机器代替手工作业,为机器发明和使用做准备,为以后工厂制提供熟练工人和技术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产业革命提供社会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较大规模手工业工场,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资本原始积累提供足够资金和雇佣劳动力,为产业革命提供社会经济条件。
3.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为产业革命提供社会政治前提: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反复斗争,使资产阶级政权得到稳定。
资产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机器,进一步以法律形式保护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和手工业工场发展,使产业革命所需社会经济、物质技术和政治条件完全成熟。
(二)产业革命里程1.产业革命起点:产业革命从投资较少、资本周转较快、获利较为容易的轻工业开始。
当时,棉纺业不受封建行会和传统法规束缚,容易采用先进技术。
棉纺织物比较便宜,市场需求量大。
旧棉纺工场又无力满足市场需求。
2.珍妮机:1674年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发明珍妮机。
这是一种手摇纺织机。
普通手摇纺车只有一个锭子,珍妮机可以同时带动16-18个锭子。
3.水力纺纱机:1769年理发匠阿克莱制成水力纺纱机。
它用水作动力,纺出棉纱虽然较粗,但质地坚韧,可以代替亚麻经线。
水力机体积庞大,必须安放在大型建筑物中,于是建造厂房,集中大量工人,突破了手工业工场规模,出现资本主义工厂制。
4.骡机:1779年工人克伦普顿发明骡机,即两种机器巧妙结合。
他综合珍妮机和水力机优点,使骡机纺出棉纱精细结实,一次可以转动300-400个甚至更多纱锭。
5.水力织布机: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它比手工织布效率提高40多倍,出现大规模织布厂。
净棉机、梳棉机、漂白机、整染机等一系列机器也相继出现,纺织部门全面实现机器生产。
6.蒸汽机:1689年已经有人制成蒸汽动力柴油机。
1705年纽可门改作矿井抽水机。
1769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具员瓦特改进为较大功率蒸汽发动机。
1782年瓦特完成蒸汽机试制工作。
1784年英国建立第一座蒸汽机动力纺纱厂。
7.钢铁工业发展:机器制造业发展引起钢铁需求量增加。
1735年达尔比采用焦煤炼铁获得成功。
1760年建立巨大炼钢炉,采用焦煤熔铁,装有鼓风装置,去掉硫磺杂质,开启近代大规模冶金工业。
1784年科尔特发明“搅炼和碾压法”,提高炼钢生产技术。
8.采矿业发展:蒸汽机使用和冶金工业发展,使煤炭需求量大大增加,采煤业在英国迅速发展,出现煤铁工业中心。
9.交通运输发展:工业化发展和国内外市场扩大,要求建设交通运输系统。
1788年约克郡建立第一座铁桥。
19世纪开始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技术革新,出现所谓“铁路时代”和“汽轮时代”。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第一艘载客汽轮,同年在北美哈德逊河下水。
1811年英国利用这项技术建成汽轮,在英国克莱德河下水。
英国早期路轨使用木材,1820年制造铁轨。
1814年当过煤矿工人的斯蒂芬逊制造第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
1830年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铁路通车。
(三)产业革命意义:1.产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开始于英国,19世纪中叶在北美、欧洲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的,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2.产业革命意义:产业革命既是一场巨大技术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
说它是技术变革,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说它是社会变革,在于促进生产关系变革方面。
(1)产业革命是一场巨大技术变革:产业革命催生机器大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
(2)产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①产业革命摧毁封建制度: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资本主义创造了与它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摧毁了封建制度和小生产经济,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占据统治地位。
②产业革命简化阶级关系:它使社会上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帮助资产阶级巩固了国家政权。
第二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一.自由竞争(一)自由竞争:同业不同主体间相互竞技、争夺和制衡行为。
(二)自由竞争阶段:从1688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到19世纪60-70年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属于自由竞争阶段。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三)自由竞争表现:1.自由竞争实质:单个资本家不能独占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每个资本家都在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市场生产商品。
2.自由竞争形式:(1)同一行业资本家相互竞争,用以攫取超额利润;(2)不同行业资本家相互竞争,用以瓜分平均利润。
3.自由竞争状态:企业可以自由设立,资本可以自由转移,规模可以自由扩大,价格可以自由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