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概况和特点;在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壮大的状况及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和曲折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壮大。
帝国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要想发展必须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壮大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斗争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为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准备了条件。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的材料、图示、表格格不入等,使学生掌握处理各类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是重点。
有极其深刻的原因。
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解除了一些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板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状况下,后者是主要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的,即便有,也只是昙花一现。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分析原因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
.难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是难点。
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分散,学生对特点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化、较低层次上。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况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关内容。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有什么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有初步发展的?生:师:从19世纪60~70年代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
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在其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中,专门有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
这些措施分别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材料1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材料2工商部1913年8月在给直隶实业司指令中明确规定:‘遇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
《商人通例》还规定:‘应注册之事项,由该商人各就其营业所所在地该管官厅呈报注册’材料3公司组织往往以资本薄弱,开办为难,由公家酌提基金,作为保息,所以保持民立公司之信用,俾易观成,又以殖产兴业,棉铁最为重要,此项工厂资本较巨,非民办所能开办。
因此,特制订《公司保息条例》生:师: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先生,更是将发展实业作为民国建立后的主要任务。
请一名同学朗读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后发表的篇演说。
生: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
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师:孙中山还多次指出:处于当今时代中国亦将自行投入实业漩涡之中,盖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需,文明进步,必赖乎也!非人力所能阻遏。
同时明确说:三民主义以民生为归宿,即是注重注业。
孙中山的倡导,与政府的法令,激发了更多的人投资于近代工业的热情,出现了与民主共和并存的实业救国的进步思潮。
一些头脑灵活的开明缙绅认为发展实业的有利时机到来了。
宣传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也纷纷投资于国内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这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请同学们想一想,1912年的世界局势又是怎样的呢?生:师:请同学们看这幅进出口货物量变化的示意图,资本主义各国对华商品输入和中国商品对外输出各呈怎样趋势?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生:.一战中欧洲列强放松侵华师:欧洲列强均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战争的消耗使它们需要商品作为补充,而远离战场的中国恰恰能够提供其所需的一部分商品。
因此,外部世界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再给同学们提供一张图表,从这张投资曲线表上可以看出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在我国投资有什么特殊的现象。
生:师:大约到1919年,日本在华势力已能与雄踞列强之首的英国势力均力敌。
所以,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集中在反日侵略上,重点在反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上。
.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师: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是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教材173页历史照片是当时这一运动的真实反映。
从3月份开始,上海成立爱用国货会。
4月,运动扩展到长江一带,汉口日商甚至做好了回国的打算。
天津日租界各店静若无人。
而每日均有箱车装满国货,沿途摇铃,大呼‘中国人要用国货’。
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
实业救国已不仅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在这样有利的内外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它短暂的春天。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师: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业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
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选自《中国近代史》54页生:.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师:生:师:为什么会形成以上的特点?生:师:请同学阅读表3,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师:外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可能性是极其有限的。
从生产水平来讲,中国民族工业与资本主义各国相差甚远。
比俄国落后30年,比美国相差130年。
因此,在帝国主义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状况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生: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自然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这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极大束缚。
表现在国内市场狭小、苛捐杂税沉重和资本匮乏等多方面。
在中国,在封建势力和外来帝国主义势力夹缝中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间短,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当帝国主义的大战硝烟散尽,侵略者的铁蹄纷至沓来的时候,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又陷入萧条之中。
这既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厄运,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学们也可以从中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条件究竟是什么了。
下面介绍几位在这一时期为民族工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实业家,从他们的发展经历我们能进一步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著名的实业家张謇,晚清状元。
甲午战败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和国内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
出于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将倾的志向,他放弃了封建文人梦寐以求,所谓出将入相的宦途,坚定地表示:愿做一分一毫有用的事,不愿当鱼肉百姓的可耻之官。
鉴于当时国弱民贫的现实。
张謇认为国家若不富足,就无法强盛,而要富强,就必须兴办实业。
师:生:师:生:师: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原有的基础上日渐发展并更加成熟;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不断壮大。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引导学生回忆无产阶级产生。
师:生:师:生:师:根据以上几个材料的分析理解,无产阶级的壮大对今后的革命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生:师: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削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为其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一战中,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则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
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国内的封建经济和国际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发展,造成其发展短暂性。
因此,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只能是短暂的春天。
布置作业:简述中国的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状况;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