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 理 试 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15题每小题1分,16-37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A .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 .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 .A 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D .B 处比A 处的气温年较差大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奇妙景观B .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 .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 .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既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A .武夷山B .秦岭C .大别山D .南岭4.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成为一种地理分界线。
下列山脉与其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地形区分界线——昆仑山——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B .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C .国界线——大兴安岭——中国、蒙古D .温度带的分界线——南岭——热带与亚热带5.与“亚热带丘陵山区”比较,“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最优势农业条件A .热量资源充足B .风力大C .土壤肥力高D .光照资源丰富6.“泰山”、“五台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一般说来,到这两个旅游景点观赏的最佳季节是 A .春季B .秋季C .夏季D .冬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1977——2000年间,下列关于黄河临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段流域面积减小B .河道弯曲系数增加C .总体上河道长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D .总体上河道面积与输沙量呈负相关 8.下列关于黄河临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比1977年,2000年河道春季洪涝形式更严峻B .2000年前河道输沙量较大,主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关C .2000年后河道径流量增加主要是流域内降水增加导致D .2000年后河道变化情况可能使黄河下流断流天数增加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9.每年博斯腾湖冬季捕鱼活动从1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
冬季捕鱼的最佳位置是 A .湖泊西部 B .湖泊北部 C .湖泊南部D .湖泊东部10.据右图推测博斯腾湖与周边地区温差最大的时间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8-9月D .11-12月11.库尔勒市户籍总人口为46.64万人,流动人口约30万。
库尔勒市每年8-12月出现季节性劳务大军的原因主要是 A .资源开发 B .旅游休闲 C .农业生产D .农民工返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当副高北移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B .江淮地区可能有梅雨天气C .华北地区遭受严重的寒潮危害D .南部沿海出现严重的旱灾 13.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A .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 .锋面雨带仅控制青藏高原地区C .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D .几乎没有台风影响我国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4.图中M 地与T 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 .比T 地收获早—季风环流B .比T 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 .比T 地收获早—地形因素D .比T 地收获晚—地势高低15.导致S 地和T 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 .地形、季风环流B .距海远近、季风环流C .地形、纬度D .纬度、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和月均水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该水库可能位于 ( )A .湟水谷地B .长江流域C .汾河谷地D .松花江流域17.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内的降水量持续增大B.冬春季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C.6~8月水位持续升高D.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增大而升高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该地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19.该地区()A.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B.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C.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D.冻土分布广泛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甘蔗生产国。
图1为澳大利亚主要甘蔗种植区分布图。
2000年以前,图示甘蔗种植区多在收获前焚烧蔗叶,2000年之后则不焚烧蔗叶,而是在收获时将蔗叶覆盖在土地上,使之自然腐化。
据此完成3~5题。
20. 图示种植区种植甘蔗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A. 光照充足B. 昼夜温差大C. 水热充足D. 气象灾害少21. 受盛行风影响,种植区焚烧蔗叶时产生的浓烟A. 东南方向扩散B. 西南方向扩散C. 东北方向扩散D. 西北方向扩散22.当地蔗叶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侵蚀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肥力④防治盐碱化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图为2017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
据此完成21—23题。
23.由示意图可以推断A.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安徽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D.辽宁人口迁人大于迁出24.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严格的房地产政策B.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某地点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
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小题。
25.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26.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A.形成晚,厚度小B.形成旱,厚度大C.形成早,厚度小D.形成晚,厚度大27.当前,该断面地貌类型是A.河漫滩B.V型谷C.冲积扇D.三角洲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8.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A.含盐量高B.来沙量少C.水位低D.径流量大29.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A.外坡受侵蚀B.高度降低C.体积增大D.向外海推移30.拦门沙产生的影响A.利于海水自净B.不利泄沙排洪C.阻碍鱼类洄游D.增强航行安全某日某时,家住北京市的王女士驾车沿东西向道路行驶,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
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A.东B.西C.南D.北32.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B.雕像的影子向东转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自己的右前方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地。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
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34.图中湖泊附近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
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 6.5 个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通风管挡板(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36.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A.负温期短B.无霜期更长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37.一年中,通风管挡板日关闭时长开始呈上升趋势后的一个月A.可能处于秋季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昼长逐渐变短D.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二、综合题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材料一: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其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道重要的军事屏障,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形成道。
材料二: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成高铁线途经的陕西洋县,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人杰地灵,有着“朱鹦之乡”的美誉。
同时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繁行,世所罕见。
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现当地建有蔡伦墓祠,可在此体验造纸的过程。
材料三:下画两幅图为西成高铁路线和洋县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县气候和地形地势特征。
(6分) (2)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6分)(3)例举洋县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
(6分)39.(题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林芝附近的野桃树高花繁,开得狂野,寿命可达千余年,其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米~4200米的区域。
每年3月~5月桃花盛开期间,桃花映衬着湛蓝的云天和磅薄的雪峰,美不胜收,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林芝赏桃花、游名胜古迹、体验人文风情等,桃花节每年主题不同。
下图为林芝位置示意图。
(1)分析林芝赏桃花时间较长的原因。
(2分)(2)从旅游资源角度,简述林芝桃花节能吸引无数游客造访的原因。
(6分)(3)分析为应对林芝气候的特殊性,游客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
(6分)(4)简述林芝桃花节对林芝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附加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20班必做,其他班不做)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侧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下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a-β=8°。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