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测试卷试题.doc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综合测试卷试题.doc

.区域地理 - 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 2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2.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高原读我国沿 32 °N 地形剖面图甲和我国各类地形所占比例图乙,回答3~ 4 题。

3.图甲中③山脉是()A.太行山脉B.巫山山脉C.秦岭山脉D.横断山脉4.图甲中 B 所代表的地形类型是图乙中的()A. a B. bC . c D. d读“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5~ 6 题。

5.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湖水淹没围扩大B.泥沙沉积湖底抬高C.流域多年降水量大增D.流域土壤含水率增大6.近期,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

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A.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B.湖底会持续降低C.减少本省水资源利用量D.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 ~ 2000 年问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7~ 9 题.7.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 . 1970 年~1976年B. 1977 年~1984 年C . 1980年~1989年D.1989 年 ~2000 年8.该支流流入 ()A.黄河B.长江C.辽河D.9. 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下图为 1959 ~ 2009 年秦岭山地 1 月 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0~ 11 题。

10. 该地 1 月 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11.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D.秦山核电站位于省境13.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A.京广线B.京哈线C.京哈一京广线D.焦柳线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 14~ 15 题。

14.该工业可能是()A.煤炭工业B.电力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D.高技术产业15.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②提供居民食品③供给工业原料④提供能源保障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 1 月平均气温曲线图(比例尺为1/2000 ,数字单位:℃),读图回答 16~ 18 题 .16. 图中所示地区较适宜种植()A .甜菜B.天然橡胶C.青稞D.茶树17.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a 地B. b 地C. c 地D. d 地18.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 ( )A. 800mB.1500mC. 1800mD. 2500m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

读表回答19~20 题。

生长期平≥ 10°C 降水量日照时数农作物均气温 (°C) 积温 (°C) (mm) (小时 )①18~ 30 >3 500 >600 >800②20~ 30 >3 500 350 ~1 000 >2 000③15~ 18 >1 600 200 ~ 500 >800④20~ 30 >8 000 >1 500 >2 00019.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20.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不足B.水分条件不足C.水热配合不好D.光照条件不足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读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回答 21~22 题。

21.关于各农业主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单产最高的是新疆主产区.B.土壤最肥沃的是黄淮海平原主产区C.光热条件最好的是长江流域主产区D.复种指数最高的是华南主产区2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优势产区的意义是()①提高市场竞争力②推进规模化经营③提高专业化水平④改善主产区农田生态环境A.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东南、西北B.西南、西北、东北C.西南、西北、东南D. 东北、西南、东南下面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今市西 )所写的一首诗的节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①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据此回答 24~25题。

24.诗中①是一种粮食作物,它最有可能是()A.水稻B.甘薯 C.冬小麦D.春小麦25.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最主要是()A.南冈为冬季风背风坡,利于作物安全越冬B.南冈为阴坡,潮湿、水源充足,利于作物生长C.南冈即秦岭,海拔高,农作物受洪涝灾害威胁小D.南冈为向阳坡,夏季风迎风坡,光热、水分都充足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 4 小题,共50 分26.(12 分)中国局部地图,完成:(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2)山脉 G 东侧的地形单元为,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3)①在省境;④在省(简称)境。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27.(12 分)读“我国部分区域沿 106.5°E 所作地形剖面及气候要素资料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 1、 7 月气温的变化特点及成因。

(2)分析图脉降水的坡向变化及成因。

(3)分析 A 山脉南北两侧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4)图中 B、 C 两处的地形区分别为、。

按照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两地区均为湿润地区 ,但 B 地区东部在 7 、8 月份常出现旱情 ,而 C 地区全年干旱频发。

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 年 2 月 20 日发改委发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天山北坡地区被列入 18 个级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区。

材料二下图为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2)试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简述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 3)分析制约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9.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1: 2011 年 6 月 30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群岛新区,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两江后又一个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级新区。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情况图。

材料 2:材料 3:下图为丙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

.(1) 根据材料 1 ,判断此时可能为________填( 1 或7) 月,乙地气压值的围是,该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哪些?(2)结合材料2,描述乙地 6 月份与 7 月份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试分析群岛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请你为促进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根据材料 3 推断,丙地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10 年来,该地在土地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其意义有哪些?(5)为解决丙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人提出向甲城市进行劳务输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A2.A3.B4.C5.B6.A7.A8.B9.B 10.D11.B12.C 13.C 14.B15.D16.D17.A18.B19.A 20.D21.D 22.B 23.B 24.C 25.D26.(1 )E F G B ( 2)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豫( 4)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灌溉用水量大27.(1)气温变化受地形影响明显,谷地或盆地气温高,山地气温低 (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 )。

(2)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

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3)A 山脉北侧河流水量小,汛期短 ,含沙量大 ,有结冰期 ;南侧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盆地云贵高原 B 地区东部7、8 月份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 ,降水少 ,气温高 ,蒸发量大 ;C 地虽降水丰沛 ,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大量渗入地下,导致地表缺水。

.28.( 1)石油、煤、铁、盐、铬矿、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边境贸易便利;有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

(3)水资源短缺。

发展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发展清洁生产,防止水体污染;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29.(1)7 1 002 hPa< 乙 <1 006 hPa伏旱、台风。

(2)6 月份降水量大,7 月份降水量小。

原因: 6 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阴雨天较多;7 月份,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3)原因:长江径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位于沿海大陆架附近,海水较浅,光照充足;沿岸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海水中营养物质上泛。

建议:适度捕捞,实行休渔制度;发展海水养殖;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减少海水污染。

(4)立体农业。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经营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收入。

(5)赞同,理由:可以为甲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提高山区人们的生活水平。

不赞同,理由:会引起甲城市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就业困难;使山区人才流失,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