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RAN 1002
适用专业: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交通运输设备》为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选
修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动向。

使学生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互相协调发展的观念,开拓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涉及面广,对感性
认识的要求高。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验室教学、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

通过课堂教学,主要对交通运输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进行讲授,对课程内的重点、难点要详细进行讲解,并辅以投影图象、录象、模型、实物,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本课程前沿知识并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最新设备和技术。

对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形式,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部分各安排一次。

此外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并逐步过渡到网上教学的形式,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安排一定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应加强自学指导,布置一定参考资料,并将自学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1•《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是考查课
2. 考试可灵活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多种形式。

考试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构造原理。

题型可采用填空、问答、选择、填图、计算、综合题等形式,也可结合写命题论文或课程设计等形式。

建议适当增加理解和发挥型的考题。

3. 成绩计算
①平时成绩:20%。

②实验成绩:20%。

③试卷成绩:60%。

1. 教材《交通运输设备》佟立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6
2. 主要参考书《交通运输学》黄世玲人民交通出
版社1998
《高速铁路概论》钱仲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二、课程各章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交通运输设备在交通运输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及适用范围,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交通运输设备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了解国际先进交通运输设备及各种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2. 具体教学内容
(1)交通运输历史、现状与发展。

△0(2)新式交通工具,先进交通运输设备使用方法及使用范围。

信息技术、环保技术及安全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0(3)交通运输设备发展的高科技,新动向第二章铁路运输设备
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车站、信号通信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

(2)理解道岔号数对行车速度的影响以及设置缓和曲线的意义,自动闭塞与半自动闭塞的优缺点(3)掌握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的概念与计算,车辆走行部构造原理,电传动内燃机车能量转换原理(4)铁路信号、连锁、闭塞、通信设备概念及原理
2. 具体教学内容
(1)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车站、信号通信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

(2)道岔号数对行车速度的影响以及设置缓和曲线的意义,自动闭塞与半自动闭塞的优缺点。

△(3)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的概念与计算,车辆走行部构造原理,电传动内燃机车能量转换原理,电力机车供电系统及主电路,车站站场布置及技术站的特点。

0^( 4)铁路信号、连锁、闭塞、通信设备概念及原
理,限制坡度的概念与计算,空气制动机的特点及制动、缓解原理,内燃机车转换原理,电器集中原理,电力机车主电路。

( 5)线路桥隧建筑物,线路养护与维修,车辆标记,机车车辆维修,铁路枢纽,驼峰调车控制系统,调度集中,机车自动信号。

△( 6)课堂讨论:主题是铁路高速和重载与运输设备的关系。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高速、重载技术的理解,同时提高对改进运输设备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1. 教学基本要求
(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与结构工程、车站、车辆、信号通信、供电、环控与给排水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 2)理解各种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主要设备的功能特点和部分关键参数,并结合实践掌握设计与运营中的要点。

( 3)重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基本分类,不同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的基本功
能特点,设备设计与运营要求。

2. 具体教学内容
△( 1)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与结构工程、车站、车辆、信号通信、供电、环控与给排水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0^( 2)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主要设备的功能特点和部分关键参数。

△(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基本分类。

第四章道路运输设备
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道路运输设备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公路线路、车站、汽车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公路线路设计的依据及等级,高速公路的功能及特点。

( 3)重点掌握公路线路平面、纵断面与横断面的概念,高速公路的沿线设施,公路站场的作用与交叉类型。

(4)了解城市道路的类型与交通管理设施,
汽车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发展趋势。

△( 1)道路运输设备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公路线
2. 具体教学内容
路、车站、汽车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 2)公路线路设计的依据及等级,高速公路的功能及特点。

△( 3)公路线路平面、纵断面与横断面的概念,高速公路的沿线设施,公路站场的作用与交叉类型。

0^( 4)城市道路的类型与交通管理设施,汽车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水路运输设备
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水路运输设备的概念与发展趋势、航道、港口、船舶、航标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2)理解水路运输设备的特点。

(3)了解航道的基本概念,港口的作用与分类,船舶的种类。

(4)掌握港口的组成;重点掌握船舶的组成及基本结构原理。

(5)了解水路运输的现状与发展,水路运
输的分类及特点。

2. 具体教学内容
△( 1)水路运输设备的概念与发展趋势,航道的基本概念,水运设备的特点,航标设备的使用与要求。

(2)水路运输的组成及水路运输生产过程。

0^( 3)航道的基本概念,港口的作用与分类,船舶的种类。

(4)港口的组成,船舶的组成及基本结构原理。

△( 5)水路运输的现状与发展,水路运输的分类及特点。

第六章航空运输设备
1.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航空运输设备的概念与发展趋势、航线、机场、飞机、通信导航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航空运输设备概况,航空设备新技术、新设备。

(3)掌握航线和空中管制的概念,机场总体规划与设计要求。

(4)重点掌握飞机的分类,基本构造和原
理以及有关性能指标。

2. 具体教学内容
△( 1)航空运输设备的概念与发展趋势、航线、机场、飞机、通信导航设备的构成、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2)航空运输设备概况,航空设备新技术、新设备。

△( 3)航线和空中管制的概念,机场总体规划与设计要求。

△0( 4)飞机的分类,基本构造和原理以及有关性能指标。

第七章管道运输设备
1. 教学基本要求
( 1)了解管道运输现状和发展,管道运输新设备、新技术。

(2)理解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应用的范围。

( 3 )掌握输油管道、输气管道、固体料浆管道运输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具体教学内容
( 1 )管道运输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管道运输的新设备和新技术。

△( 2)管道运输的特点及应用的范围。

△0( 3)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固体管道运输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输油管道运输设备及工作原理。

管道运输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注:△ 表示重点0 表示难点
编写人:杜传祥院部审核人:邵宗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