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行为
(3)A--B关系,指的是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克饶斯等人研究表明,这种A--B关系可能因为因为中介 变量的权变关系因素而得到改变。 第一中介变量是态度与行为的具体性,可以增强A--B 关系的相关程度。 第二中介变量是社会规范对行为的约束。 第三中介变量是问题中涉及的态度的体验。 (4)自我知觉理论,也就是考察行为是否影响态度, 这种关系非常微弱,只有在被询问的态度是具体性的, 没有社会压力和曾有体验经历的情况下,态度和行为的 关系才是正向的、高相关的。会根据以往的行为推断对 事物的态度。
组织承诺调查问卷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来对组织诺进
行测量。研究表明,组织承诺与好绩效、低离职率和低考勤率之 间有正相关关系。另外,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有 较强的相关性。而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和组织的绩效有关。
态度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要充分认识员工态度在管理中的作用和这种作用的复杂性 1. 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 2.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3. 态度影响忍耐力 4. 态度影响相容性 (二)要运用多种方法定期进行员工态度调查 1、科学地设计员工态度调查表 态度量表法自由反应法生理反应法 2、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掌握人的态度 观察法有关资料统计法面谈法 (三)改善对员工的态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 1、排除障碍,改变员工态度 2、整理资料,深入分析,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需要,态度的对象如果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人们 在情感上就比较容易接受,形成满意的态度。 (2)知识,个体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知 识影响着人们的态度。 (3)群体观念,个体的许多态度受到群体的影响 (4)个性特征,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个性的不同,在态度的 形成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个体差异。 (5)个体经验,个体的很多态度是以往积累的经验来判 断事物,并逐步形成对事物的看法而慢慢形成的。 态度形成的过程主要经历了服从、同化、内化三个 , 阶段。
态度与个体行为
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他可 以支配和决定人们的行为。行为是在态度影响下表现出 来的对态度对象的具体化。 (1)一致性原理 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 性。要么改变行为,或者为这种不一致性找一种合适的 理由。而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便会出现认知失调。 (2)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是指个人可能感受到的两个或多个态度之 , 间或者他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和谐。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 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 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 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皮格马利 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 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 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 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因为暗示改变态度及结果的事例,罗森塔尔效应”产生 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 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 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 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 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显然,罗森 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 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 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老师态度的改变,因为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 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 , 最有发展潜力的。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最终获得了自 , 我实现这样的现象。
以上故事的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呢?
能给大家分享下你的理解么?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 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积极态度的作用是不 容忽视的。
态度
态度与个体行为
C
员员与与 员工工作态度的类型和测量方法 与工 员员工元工工
态度在管理中的作用
成分
涵义
特征
形成
态度的涵义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 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有指向性,态度必须有态度主体和态度客体。 态度和价值观一样,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其余 则从教师、朋友、同辈群体那里获得。人们也会模仿英 雄模范人物和流行人士的态度。 态度没有价值观那么稳定 ,组织可以采取很多措施
员工工作态度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工作和工作环境之间有 关的态度,反应为四种: ① 工作满意度 员工对工作的态度 ② 工作投入 ③ 组织承诺 员工对整个组织的态度 ④ 组织公民行为 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 率呈负相关关系。 组织承诺是预测流动率的更好指标。
员工工作态度的测量方法
1、态度调查,典型的态度调查针对管理层希望了解的问题确
定调查目的。设计一系列问题,形成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填写。 根据个人对题目的反应给分,看出员工的态度和变化趋势。如下 态度调查表示例
使用下面的评价标准回答每一个问题: 5=非常同意 4=同意 3=不确定 问题 1、这个公司是非常好的工作场所。 2、如果我努力的话,我可以在这家公司里出类拔萃。 3、这家公司的薪酬水平比其它公司有竞争力。 4、员工晋升的决策很公平。 5、我了解公司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 6、我的工作能充分发挥我的能力。 7、我的工作具有挑战性,但负担不重。 8、我相信并信任我的上级。 9、我可以随时把我的想法告诉上级。 10、我知道我的上级对我的期望。 2=不同意 1=强烈反对 分 数
态度与行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受希腊神话的启发的,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说,塞浦
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为规避塞浦路斯妓女而一人独居。他善雕刻,孤 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竟对自己的 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 的真诚爱情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 ,并娶她为妻。在这个故事中,皮格马利翁的期待也是真诚的,没有这种真诚, 自然无法打动爱神。这说明真诚的态度可以实现你的期待。
2、工作满意度测量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知觉的结果。有两种广泛 的测量方法: 单一整体评估法 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 影的管理 4、同事 5、工作条件
3、组织承诺测量
组织承诺是反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的一种态度,表达员工对
组织及前景的关注,包括三个方面: ① 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强烈愿望 ② 愿意做出更多努力来代表组织 ③ 对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信任和接受
谢谢观赏
认知不协调程度的降低取决于三个因素: 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认知失调程度越深,压力越大,想要消除这种不平衡 的动力越强。 个体认为对认知因素的影响程度影响到对不协调做出 的反应的方式。 奖赏也影响个体试图减少不协调的动机。 认知失调理论有助于预测员工行为改变的倾向性。
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 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 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 2000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 凑得了1000元。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 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 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 药,就是为了赚钱。”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 上撬开药剂师的仓 , 库门,把药偷走了。 从认知失调的角度,该怎么理解呢?
改变人们的行为。
态度的成分
• 态度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认知成 分 认识 理解 评价 情感成分 情绪 感情 意向成分 意向 倾向 偏好
外在行为
•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下, 三者是协调一致的。 • 其中认知成分是基础,情感成分是关键, 意向成分是外现。
态度的特征
社会性,态度更多的是形成于后天的学习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学 习的。 对象性,态度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 内隐性,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本身难以直接观察,只能通过 外显行为间接分析和推测。 稳定性,态度的形成过程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一旦形成后相对稳 定,常与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紧密联系,并在行为反应上表现出 一定的规律性。 协调性,态度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三种成分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通常是协调一致的。 两极性,人们对某一现象往往表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