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模拟题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模拟题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及其表现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人的认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因素。

4、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其重要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

9、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10、人的个性异常复杂,但其核心因素是性格因素。

11、指出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是何种心理过程:(1)怒发冲冠(2)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判断题1、所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能力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因素。

×3、注意的分散也就是注意的分配。

×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情感具有调节功能。

√5、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性格却有好坏之分。

√6、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工作和劳动的成效。

√7、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门作为科学。

√8、直接推动人们劳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劳动动机。

√9、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一样,都是容易诱发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

×10员工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思想、身体等,心理的培训和辅导也应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内容。

√11、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12、“万绿丛中一点红”和“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三、选择1、“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本题答案是“两个女人”,兄弟的数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考,这是由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的(B )A、问题表征的方式B、无关信息的干扰C、功能固着性D、心向2、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C )A、人格差异B、认知方式差异C、气质差异D、性格差异3、“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C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4、发现问题时的怀疑感,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感都属于(D )A、道德感B、热情C、责任感C、理智感5、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反映的是思维的哪个过程(D)A、概括B、比较C、综合D、抽象6、人在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都是(B )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手势表情D、语调表情7、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D )A、首因效应B、近因的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它表现为(C )A、中间稍快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9、在群体中,个体有时会丧失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自制能力变得极低,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的,有时甚至会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B)A、社会惰化B、从众C、去个体化D、服从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现象(A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相互作用D、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的影响11、由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这是(B )A、种属关系的联想B、因果关系的联想C、对比关系的联想D、接近关系的联想12、“触景生情”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是指(C )A、复习要及时B、无意回忆C、联想的作用D、表象的作用13、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A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14、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属(D )A、顿悟B、观察能力C、灵感D、原型启发15、在突然到来的危险面前,我们能及时作出反应,并采取措施化险为夷,这在平时是办不到的。

这种情绪状态是(D )A、激情B、热情C、心境D、应激16、通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这个原因指的是(A )A、动机B、需要C、兴趣D、信念17、近体学的奠基人,人类学家霍尔把人际交往中个人空间的大小,彼此距离的远近分成(ABCD)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共距离18、某甲初次看到长得漂亮的某乙,产生喜欢的情感,就认为某乙不但漂亮而且还认为他(她)聪明、和蔼。

这种现象属于(A )A、晕轮效应B、刻板印象C、第一印象D、定势作用四、问答1、心理学及其研究范围?答:为研究方便,将人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心理活动,划分为如下方面感知(观察)记忆认识过程思维2、 结合实际说明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答: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

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特别在实践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是重大而多方面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必要的。

因为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人的实践;而人的任何实践活动,如学生学习、领导管理、矿工生产,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如何依据心理活动规律发挥“人的因素”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想象 注意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心境、激情、应激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工业生产中,不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各种事故是很难避免的;管理领导是很难奏效的。

如今,东西方企业家都已明白,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既不像早期的饥饿的办法,也不像后来的单纯金钱刺激的办法所能保证的。

企业管理过分依靠效率工程师而不注意心理学的时代已经过去,心理学正是以提供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知识,服务于人类各个实践领域。

3、试述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答: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良好的个性。

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自我接纳,具有坦荡的胸怀和豁达心境等等,其实质是主观个体来适应客观世界,尊重并适应现实。

(2)良好的处事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对外界的变迁要有良好的心态。

(3)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不同的关系,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等。

这些关系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需要取得一种和谐。

调查显示,对现代人来说,最让人心累的是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4、什么是心理疾病,其主要类型有哪些?答:人的心理在一定情况下,会发生问题,偏离正常,比如长期无原因的情绪不稳或是低落,或是行为与思想反复纠缠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当这些情况持续存在,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比如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或是丧失了对自己与周围的正确认识时,如能排除身体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引起,我们就称这种状态为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功能(如衣食住行)和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其类型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病(如神经衰弱)。

5、试列举心理调适的主要方法。

答:出现心理问题,正确的认识和及时的调适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调适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回避法。

也叫情境转移法,把不愉快的人和事通过回避或转移的方法来淡化它。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道理。

(2)自慰法。

也叫精神胜利法,寻求合理化理由达到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助。

(3)转视法。

调整看问题的角度,从积极角度出发,多看主流和正面事物,避免以偏概全。

换位思考就是转视法。

(4)渲泄法。

强行压抑是不可取的,要自我解压,哭泣、喊叫、倾诉都是渲泄。

(5)低调法。

人生不应好高骛远,过高的企望是不适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平常人的心态,告别心理困境。

知足常乐是有一定道理的。

(6)升华法。

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心理调节,它会把压力升华成一种力量。

“失败是成功之母”,勇做生活的强者。

6、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征。

答:经济人又称“唯利人”、“金钱人”,这种人性假设是以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的哲学观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世俗观念为基础,片面强调人的自然性而形成的一种人性观。

这种人性观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报酬,谋取私利。

美国心理学家史克恩概括了“经济人”的四个主要特征:(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下,人是被动地受组织的操纵、激发和控制而工作的。

(3)人的情感是非常理性的,必须善于干涉他所追求的私利。

(4)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情感。

7、试述需要层次理论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答: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来的,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

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原动力,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地了解矿工的实际需要并尽可能合理地加以满足。

首先,要客观地调查了解矿工的需要,并加以综合分析,及时减少不正当、不合理的需要,合理需要得到支持和满足,就能保持高昂士气,保证安全生产。

其次,必须针对矿工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理解矿工的安全需要和技术需要,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改善劳保条件,使生、老、病、死都有可靠的保障。

第三、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按劳分配原则,为矿工排忧解难,激发矿工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强化矿工积极从事安全的动力。

第四、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尊重矿工的创造劳动,激发矿工的进取精神和成就需要。

8、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其心理因素主要有:(1)恐惧焦虑状态;(2)麻痹大意状态;(3)注意分散状态;(4)欲速冒进心理;(5)逆反心理;(6)侥幸心理;(7)盲目心理。

9、人的整个睡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