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 帮到底”的立意,就失于偏颇。
学以致用
根据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
◆训练题1 • 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 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 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 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 治标不 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 的恰当的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因果分析法
• 例3.读《庄子》中“鲁侯养鸟”的故事,用因果 联想的方法对该故事进行分析。鲁侯养鸟的原文 是:“昔者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殇之于庙,奏 《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 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已养 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 首先应分析思考造成鸟死的种种原因。不能只肤 浅地简单归结于不会养鸟这一点,应深入具体地 分析。造成鸟死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 ①鲁侯不会养鸟。 • ②鲁侯“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 ③鲁侯盲目仿效别人养鸟的经验。 • ④鲁侯过分爱鸟,反而置鸟于死地。 • ⑤鲁侯没有按养鸟的规律办事,而按照自己的好 恶来养鸟。
从鹿和狼的角度看,只有狼和鹿共处,相 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 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 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角度看,鹿没 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 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 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 因
追 溯
结 鲫鱼 ↓ 果
米虾

空白
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3.多个角度法
例1、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 √
你:看风景,成风景
索取与奉献
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 学会观察事物
√ √
其实你很美 因为有了你
找关键词句法
训练一
• 材料:鞋匠的好奇 •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 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 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 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 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 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 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 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 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4.整体把握法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楯,兢 兢握固,自分(料想)必坠深渊。过者告曰: “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 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 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佳的立意( C ) A.不要袖手旁观
B.帮人要帮到底
C.放弃,明智的选择 D.不要一意孤行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你也是一道风景
× 要看到他人的长处
欣赏你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世界因你而美丽
你装饰了别人的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 √ 相互欣赏 √ 和谐之美 √ 风景你我他 √ 营造共赢的风景 √ 相映成趣的美丽
根据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

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 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 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 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
整合—合并联想成果
• 联想得到的大量信息一般是原始的、分散的,其中有切 合题意或中心的,也有不恰当的,这就需要对之进行整合。 整合就是归纳、合并的过程。例3可这样整合:对以上原 因再作进一步剖析思考,可以发现(1)说得太笼统,(3) (4)不是主要原因,造成鸟死的主要原因是(2)(5)
【实际上(5)是(2)的现代汉语解释】。通过以上用
共同的风景
例2 、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 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 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 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 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 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 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 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 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 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原因
2.联想—因果分析法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 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 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 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 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 而醉。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例1
立意:戒贪婪
结果
例 2、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 “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 之声。”
方法
审题立意之方法
1.解读—抓关键句法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审题立意之方法
1.解读—抓关键句法
例1
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 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 个。”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
例2、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 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 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 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 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 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 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 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 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 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 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 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立意: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 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 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 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 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 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例1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楯,兢 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 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 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 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 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 ①学会放手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忠告。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想和现实” “勇于尝试” “勇于挑战自我” “勇于拼搏”
“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 “正视失败” “自我认知” “认识自己与他人” “聪明的代价”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多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
学习目标
审 题 立 意
原则 全面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抓关键句法 因果分析法 多个角度法 整体把握法
找关键词句法
训练一
• 材料:鞋匠的好奇 •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 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 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 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 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 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 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 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 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空间不宽 井 水域狭窄 里 藏鱼不多 捞 鱼

原 因
追 溯
结 鲫鱼 ↓ 果 米虾

空白
以果溯因法
训练三
• 材料: • 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 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 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 鲤鱼 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空间不宽 井 水域狭窄 里 藏鱼不多 捞 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
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 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 种作文形式。 材料
寓言故事、历史事实
诗歌、漫画、名人名言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来源
材料形式
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概念: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一则 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 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 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 题进行作文。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 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 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 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 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也曾加了审 题难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 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牧羊人的话: 不从实际出发 不自量力 不要盲目模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