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 本质:材料作文 —— 讲究审题 形式:话题作文 —— 体现开放 材料作文 ——提炼话题——新材料作文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 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 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 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2008年全国卷Ⅰ (陕西、河南)的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 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 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 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 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 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从以下不同角度立 意: (一)从第一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学无止境。 (二)从第二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要注意方法。 (三)从第三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要分主次。 (四)从第四个学生的角度立意:凡事都不能一概 而论; (五)从老师的角度立意: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能力。。
小试牛刀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这 段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 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 劳累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付出就 会有回报。一次次跌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一下自 己,重新开始向上爬。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 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 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 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 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 成功需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机遇、方法。根据你对
小结
总之,写材料作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读懂材料。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 载体,读懂材料,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其次, 要明确要求。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写作的限制 性条件,这些要求包括文体要求、篇幅要求、拟 题要求等。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 开“无轨电车”。第三,要写出新意,也就是要 在“新”字上入手,可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 意、表现方法的运用、篇章的布局上下工夫。
分析
读了这则材料,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出现了 这样一些词句,如“人民的生命高于一 切!”“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等 等,这些词句,支撑起了材料的主题。为 此,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词句来这样立意: 1、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2、让世界充满爱。
………
二、辨明关系 以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 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 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 之有效的方法。如:
分析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 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 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 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 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 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 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 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 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 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 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 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 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 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 “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 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他工作勤奋, 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 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 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青 年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 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 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 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 同他签合同。 这个青年由于勤奋,受到老板的器重;因为节俭, 得到了外商的尊重与信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我 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这个传统美德,你一 定会有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或感受、看法和信 念等,请你以“勤奋节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 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 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 (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 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 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 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 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 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 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 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 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 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 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 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 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道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 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错了……” 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 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 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 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 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例:2008年全国卷II (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 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的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母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 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直老鹰直冲下来 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 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幼龟是个 “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 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 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 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2008年北京卷的作文命题 在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 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 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 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 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 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 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 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 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分析
看到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想到那群小海龟 的最终命运,慨叹之余,我们到底又想到 什么呢?由果溯因,我们应该如此立意: 1、要尊重客观规律。 2、切忌好心做了坏事。
三、找准角度 挖掘深意
一个材料可能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人、 事、物,那么,这不同的人、事、物 往往就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不同角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