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活性炭制备方法、分类、应用综述
活性炭制备方法、分类、应用综述
4.空气净化
• 室外空气的净化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近30年来对室内空气的质量更加重 视。自从发现有些办公室人员患有"办公室综合症"以来,人们对室内空气的 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更为关切。据研究,室内空气的污染源有:建筑材 料,如砖、墙纸、油漆;燃气、烧煤等燃烧;油炸、熏烤类的烹任;吸烟的烟雾; 某些化妆品。室内散发出来的污染物种类很多、数量不少;美国EPA称,挥发 性有机物的浓度在室内常比室外高出几倍,有研究表明,空调系统常因换气 不佳,严重污染室内空气。19· 89年加拿大修订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也有 学者认为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大气质量标准可适用于室内。 空气污 染的冶理可选用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其中应用活性炭 吸附法或催化法很普遍。废气与具有大表面积的多孔性活性炭接触,废气中 的污染物被吸附,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而起净化作用。
3.防毒面具
• 防毒面具作为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器具问世几十年来,不仅广泛应 用于军事上,而且也是 我们科学实验在某些险恶环境中从事工作 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3.防毒面具
•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 年,欧洲各参战国军事力量相差无几,使战争表面上处于 相 持状态。德帝国主义为了在军事上取得进展,首先在战场上施放了一种有毒气体——氯 气, 使英法两国军队吃亏不小。为了惩罚德军的这种行径,英法两国就以同样的方法“ 回敬”了 德军,一时间整个欧洲战场毒气滚滚,一场化学战就这样开始了。
吸附特性
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有很大的表面积,而且炭粒中还有更 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炭粒 的表面积很大,所以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活性炭经过活化 后碳晶格形成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发达细孔,大大增加比表面积,提 高吸附能力。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0nm,小孔半径 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一般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0nm.小孔容积一般为0.15-0.90mL/g,过渡孔面积一般为 0.02-0.10mL/g; 大孔容积一般为0.2-0.5mL/g
1.水处理
1.水处理
• 3 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 • 纺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染料生产的发展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生产 的染料超过700000 t,其中2 %以废水的形式直接进入水体排出 ,10%在随后的纺织染色过程中损失。染料废水成份复杂,水质 变化大,色度深,浓度大 ,处理困难,水中的色度影响水生植物 的光合作用从而破坏水中的生态平衡。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使 其能有效地去除废水的色度。研究表明对初始浓度为30 mgL的甲 基橙、结晶紫、直接耐晒黑G和活性翠蓝溶液在pH7、粉末活性 炭的投加量为6 gL、吸附时间为2O min时4种染料的去除率均在 97-99对于初始浓度为250 mgL的酸性品红、碱性品红和活性黑B 一133染料废水当椰壳活性炭投加量分别为08 、1O和20 吸附时 间分别为35 h、6 h和1 7 h时脱色率均超过97。
*毒气战之父哈柏 1915年1月德国化学家哈柏向德国参谋总部建议用有毒的氯气来杀伤敌人。德国参 谋总部采纳了哈柏的建议3个月后哈柏的毒气罐就上战场了。在1915年4月22日哈柏兴致勃勃地乘着 飞机在伊普雷的上空观察氯气的杀伤效果。 不久德军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毒气——光气。光气的杀伤力比氯气大十倍。1917年7月德军在伊普雷 使用了被誉为“毒气之王”的芥子气。
颗粒活性炭
从形状上可分为破碎状、圆柱状、 球状、中空微球状等几种,有不 定型颗粒状和挤压成型柱状颗粒 两种,粒度在0.5-4mm之间
外观形状分类
破碎状活性炭
椰壳活性炭、煤质活性炭属于此 类。活性炭的外表面因破碎而具 有棱角
外观形状分类
纤维状活性炭
以纤维状的物质为原料制成的活 性炭。有丝状、布状及毡状几种
煤质炭:物理法赋活,应用于水 处理、气相吸附、溶剂回收、催 化剂载体等领域
原料来源
优质毛竹原料
竹炭:除作燃料外,竹炭还可广 泛应用于,可以运用于农业,工业, 电子,军事,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纺 织等领域。
外观形状分类
粉状活性炭
从表观上看粒度在1-150微米之 间的活性炭称之为粉状活性炭
外观形状分类
2.溶剂回收
• 近年来,随着各种工业的发展,使用溶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以 丙酮为首的各种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溶剂,醇类、酯 类以及甲基乙基甲酮(MEK),异丁基甲基甲酮(MIBK)等溶 剂,在合成纤维与合成树脂工业、印刷业、纸加工业等领域中大 量地使用着。
同时,各种产业部门还大量地使用着其他各种溶剂。如氟烃类及氯烃类有 机化合物,用于进行金属的脱脂洗涤及精密机器制造业中的基盘类洗涤; 环已烯酮用于磁记录媒体的制造;二氯甲烷用于制造摄影胶片等。防止这 些溶剂在使用过程中蒸发飞散,进行回收及无害化处理,从节约资源或者 改善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地球环境方面来看,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3.防毒面具
• 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实验。他用装有木炭的布包堵住自 己的呼吸道,钻进充满氯气和 光气实验室,他的两个助 手屏住呼吸守候在门边,只要听见门铃响,说明他们的导 师已坚持 不住了,应赶快抢救出来,然而铃却迟迟未响 。就这样,他用自己的生命做实验发现了活性炭的防毒作 用, 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的轻型防毒面具就这样诞生了, 它的样子虽说不中看,可是每当敌人 施放毒气时,俄国 士兵就立即戴上它在毒气中打退敌人的一次次冲锋。
一战时期制造的化学 炸弹
3.防毒面具
• 怎样使自己的士兵不被毒气伤害而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呢?这一 严重而又急迫的问题摆 在各国军队的指挥者面前。 能否找到一 种物质来同时对付多种毒气以减轻士兵的负担而赢得战争的胜 利呢?各国 化学家都在致力研究。俄国化学家谢宁斯基首先想 到了制糖工业中用来吸附杂质和色素的木 炭。
机械特性
⑴粒度:采用 一套标准筛筛分法,求出留在和通过每只筛子的活性炭 重量,表示粒度分布。 ⑵静观密度或堆密度:饮食孔隙容积和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位体积活 性炭的重量。 ⑶体积密度和颗粒密度:饮食孔隙容积而不饮食颗粒间空隙容积的单 位体积活性炭的重量。 ⑷强度:即活性 炭的耐破碎性。 ⑸耐磨性:即耐磨损或抗磨擦的性能。 这些机械性质直接影响活性炭应用,例如:密度影响容器大小;粉炭 粗细影响过滤;炭粒粒度分布影响流体阻力和压降;破碎性影响活性 炭使用寿命和废炭再生。
1.水处理
• 5 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 • 随着电镀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电镀废水对人类环境造成越来越严 重的危害。在含铬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CrVI 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将严重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活性炭有非常发达的微孔结构 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 的CrVI,同时活性炭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基团如羟基一OH、 羧基一COOH等它们都有静电吸附功能对CrVI产生化学吸附作用 完全可以用于处理电镀废水中的CrVI。 研究表明 对于pH值为455O mLCrVI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 当活性炭用量为2 g时通过1 h的振荡吸附 出水CrVI浓度为038 mgL达到了污水排放综合标准 GB89781996中CrV1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
化学特性
活性炭的吸附除 了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性既取决 于孔隙结构,又取决于化学组成。 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含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开工的氧和氢,例 如羰基、羧基、酚类、内酯类、醌类、醚类。这些表面上含有的氧化 物和络合物,有些来自原料的衍生物,有些是在活化时、活化后由空 气或水蒸气的作用而生成。有时还会生成表面硫化物和氯化物。在活 化中原料所含矿物质集中到活性炭里成为灰分,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碱 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如碳酸盐和磷酸盐等。
活性炭吸附
目录 一、吸附概念
二、活性炭的简介 三、活性炭的制备 四、活性炭的应用
1.概述
• 吸附(定义)
一种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外一相的现象称为吸附 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固-汽界面上的吸附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物理吸附
作用力 分子间力即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
化学键合力
选择性
吸附层 吸附热 温度
较差
单层或多层
较高
单层 83.7~418.7kJ/mol 温度升高,吸附速度加 快 较慢,需要一定活化能
≤4.9kJ/mol
放热,低温利于吸附
吸附速度
快,不需活化能
活性炭的概述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炭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化 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使用失效后易再生等特点。广泛应用化学工业、食品加工、医 疗卫生、农业、国防等领域 。
2.溶剂回收
• 溶剂回收用活性炭吸收排气中所含的有机溶剂,大多数是在涂布 、蒸气及干燥等工序中挥发到空气中的。除了不燃性的溶剂以外 ,由于受爆炸界限浓度的限制,通常排出时的浓度都在几千 ppm (体积)以下。由于活性炭是比较非极性的物质,对有机质具有 很强的亲和性;即使有水分存在,吸附值能下降的也不大;而且 比较价廉等原因,它在有机溶剂类的吸附中用的很多。特别是回 收溶剂中常用的成型颗粒活性炭,它是以煤、石油、木材、椰子 壳等产物。此外,也使用将原料炭化、破碎、成型、烧成(炭化 )及水蒸气活化,制成的粒度为 25mm 的产物。以及使用将原料 炭化、破碎、筛分以后,用水蒸气活化过、粒度为 1mm 以下的
2.溶剂回收
• 在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规定中,有机溶剂在排气中的浓度,大体上 都是在 50100ppm(体积)以下。最近,从保护全球规模的环境 出发,正在研究重新认识有害物质与对其规定加以强化的问题。 有机溶剂气体的回收装置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装置,是根据相 应的规定设计制造的。在规定的各种基准中,最初就有了作业环 境基准。它从劳动安全的立场出发,规定了处理有机溶剂及有害 物质的工厂、事业场所,必须遵守的空气中的有机溶剂及化学法赋活,高吸 附、低密度,应用于气相吸附、 溶剂回收、催化剂载体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