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药物治疗学 教学大纲.doc

临床药物治疗学 教学大纲.doc

课程代码:07102013 《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药学、临床药学(四年制木科)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总学时数:8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0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性质、目的临床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药物治疗是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学的任务是运用药学相关学科(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制剂学等)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心里和遗传特征,研究疾病临床治疗实践中药物合理应用的策略。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木理论和知识、掌握临床药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能对患特定疾病的特定病人,能根据发杂多变的病情,制定和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临床药物治疗学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的。

讲课要以启发为主。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点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应着重削明,对其他部分及非重点疾病的药物治疗可适当练习或指导学生El学,对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新科学成就,应当实事求是的介绍。

既要开发学生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理论练习实际的能力。

木大纲讲授部分的内容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一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临床药物治疗学》并根据木地区实际医疗选编的,大体上表明了深度和广度。

按照四年制木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时数为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4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实践内容与学时安排五、教学方法以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与课后讨论、练习相结合。

六、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期末结业性考试和实践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期末结业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形式为闭卷考试。

实践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期末结业性考核+实践成绩),60分为及格。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1、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任务及主要内容及职能。

.2、熟悉:临床药物治疗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教学方法和要求。

教学内容:1、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概况。

2、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职能。

3、临床药物治疗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新药的临床研究目标要求:1、掌握:药品的与新药的概念;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

2、熟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了解: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1、药品的概念、新药的概念。

2、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与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一般概念、临床实验前准备要点、受试者的权益保障、新药临床试验分期与设计、新药临床试验应注意的事项、新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与设计。

4、新药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目标要求:1、掌握:药物治疗的逻辑过程,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原则。

4、熟悉:影响病人依从性的因素与用药指导原则。

5、了解:处方的类型与书写要求。

教学内容:3、药物治疗的程序:明确诊断、确定治疗目标、确定治疗方案、开始治疗、评估和干预。

4、药物治疗的书写:处方的结构、处方类型、认真书写处方的一般规则和注意事项。

3、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案的调整:治疗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

4、病人的依从性及用药指导:患者不依从的主要类型、患者不依从的常见原因、患者不依从的后果、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

第四章药动学基础与给药方案的制定目标要求:1、掌握:药动学基本参数的含义、求算办法;给药方案制定的方法。

2、熟悉:药动学基本概念。

3、了解:特殊病理条件下给药方案的调整。

教学内容:1、药动学概述:药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动学的理论基础。

2、药动学常见参数: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消除速率常数、稳态血药浓度。

3、给药方案制定:按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按稳态血药浓度范围制定给药方案、血管外给药途径给药方案制定、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给药方案制定、肝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制定。

第五章药效学基础与给药方案的制定目标要求:1、掌握:药物作用的特点和机制。

2、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了解: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1、药物作用的特点: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的治疗效应、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量效关系。

2、药物作用机制。

3、药物作用与受体:受体的概念和特征、受体类型、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作用后的信号转导。

4、给药方案的制定:药物方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机体方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时间药效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第六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目标要求: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因;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2、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3、了解: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1、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2、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

3、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监测。

4、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5、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第七章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目标要求:1、掌握:联合用药的概念、目的及结果;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及机制。

2、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3、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教学内容:1、联合用药的概念、目的及结果。

2、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及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应反应的预防。

第八章疾病及遗传因素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目标要求:1、掌握: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疾病引起受体数景变化和受体效应机制变化的规律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熟悉:与药物代谢异常有关的常见疾病。

3、了解:CYP450遗传多态性及药物结合代谢酶遗传突变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教学内容:1、疾病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2、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疾病引起受体数量的变化、疾病引起受体效应机制变化、疾病引起受体及受体后效应机制的变化、疾病对配体数量的影响。

3、疾病时临床用药原则:肝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肾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心功能不全时的临床用药。

4、遗传因素与临床用药:遗传药理学概述、遗传变异与药动学的关系、遗传变异与药效学的关系。

第九章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目标要求1、掌握:人妊娠期妇攵、小儿和老年病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的常用药物。

2、熟悉:儿童和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及儿童和老年人应慎用的治疗药物。

3、了解:儿童用药方法和治疗药物监测。

教学内容1、围生期临床用药: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妊娠期临床用药、哺乳期用药。

2、小儿临床用药:儿童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小儿的药效学特点、小儿应慎用的治疗药物、儿童用药方法和治疗药物监测。

3、老年人临床用药: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

第十章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评估目标要求1、掌握:患者药案的组成、基本内容及要求和患者治疗方案的评估系统。

2、熟悉:针对医疗问题描述的医疗记录法、制定药物给药方案并对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3、了解:建立患者药案的目的、用途,如何收集患者信息来源、与患者面谈技巧、优先考虑项目及会诊记录的书写。

教学内容1、建立患者档案:建立患者档案的目的和用途、患者药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患者药案信息来源。

2、患者药案组成:医疗史、用药史。

3、患者治疗方案的系统评估:与患者面谈、针对疾病问题描述的医疗记录方法、医疗问题一览表与药物相关性问题、既往药物治疗史、优先考虑项目、主观客观评估计划、药物治疗的评估、药师制定药物治疗计划于举例、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

4、会诊记录的书写。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目标要求1、掌握:目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治疗原则和临床主要治疗药物。

2、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脑缺血发及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癫痫: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4、帕金森: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5、痴呆: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第十二章精神异常的药物治疗目标要求1、掌握: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2、熟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失眠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心境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自学)3、焦虑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日学)4、失眠症: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自学)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目标要求1、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及休克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的治疗原则。

2、熟悉:高血压病、冠心病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及休克的临床表现;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治疗药物的选用。

3、了解:高血压病、冠心病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休克及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高血压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2、冠心病与心绞痛: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3、心力衰竭: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4、心率失常: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

5、血脂异常: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6、休克: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自学)7、周围血管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雷诺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

(自学)第十四章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目标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2、熟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治疗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