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Unit 6 英汉词语对比
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Unit 6 英汉词语对比
早期汉语词语以单音节和多音节的单纯词居多:“天”,地”, “人”,“蜘蛛”,“彷徨”,“窈窕”,“徘徊”,等等。发 展过程中,汉语词汇构词方式日益多样化,合成词逐渐增多;汉 语还吸收了许多外来词汇。
英语:词,短语,当今世界上国际性最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词汇量颇为丰富。 发展过程中,1)新造词(coined-up words; coinage); 2)通过各类构词法产生新词 (words from new formations); 3)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 ( loaned words; loans)
6.词语的翻译(一) 英汉词语对比 6.1 构词特征 6.2 词义关系 6.3 文化内涵 Reference Key to Exercise Six
6.1 构词特征 (Features of Word Formation)
汉语:字,词组,由“字”所构成的灵活多样、数量巨大的词 是汉语使用的主体层级,其使用价值为最高。
Semantic Relations of Words 词义关系
部分对应(Partial Correspondence)
在英语和汉语之间,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 1、它们的意义范围有广、狭之分。例如: uncle — 叔叔,叔父,伯父,姑父,姨父,舅父 再如:“吃饭、吃药、吃官司、吃苦、吃回扣” 中的 “吃” 词 义范围远远大于英语的表层对应词 eat ,在英文中其正确意义包括 have (a meal),take(medicine),involve in(a legal action),bear (hardships),receive(rebate),等等。 2、对应词的词义有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之分。如: 1) beauty — 美貌(抽象),美人(具体) 2) 饭 — meal(一般),breakfast,lunch,supper,rice(个别)
由于英、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谱系和语言类型,在构词方
式上仍呈现出许多不同之处。总体说来,利用加缀法派生而 来的词语在英语中的比例要比在汉语中高;而复合法构词的 比例在汉语中要比在英语中高。
6. 2 词义关系 (Semantic Relations of Words)
词语除了具备形态特征,还具有约定俗成的词义,对词义 的准确理解是翻译实践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 恰当地选择译文中的对应词,精准得体地翻译。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之 间既有差异,也有相通之处,因此,不同语言之间也必然存在 着种种异同,从词语意义来看,存在着对应与不对应的关系。
Features of Word Formation 构词特征
英语和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 加缀法(affixation) 音变法(sound-changing) 复合法(compounding) 缩略法(abbreviation) 重叠法(reduplication) 减缀法(back formation) 转化法(conversion)
词义对应关系可分为:
完全对应(Complete Correspondence) 部分对应(Partial Correspondence)
交叉对应(Intersection in Meaning)
不对应 / 零对应(Zero Correspondence)
Semantic Relations of Words 词义关系
由于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一个汉语词的词义可以 能在汉语中找到多个词义与之对应的词语。这样就形成了一 种交叉的词义对应关系。例如:
A Practical Cours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e-learning translation 1) 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2)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3) 信息高速公路 4) 暗箱操作 Reference 1)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 吃一堑,长一智。 3) information highway 4) black case work
完全对应(Complete Correspondence)
由于人类物质文化、感觉、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似,英语和 汉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互相对应的。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 名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例如: Shakespeare — 莎士比亚,the Himalayas — 喜马拉雅山脉, astronomy — 天文学,multimedia —多媒体,philosophy — 哲学, baby — 婴儿,sky — 天空,snow — 雪,等等。 这类词语一般不会带来翻译障碍,不存在词义的选择和转化问题。 但是,我们在译语中寻找词义对应的词语时,还得提防找到的是 “假朋 友”,即假对应词。例如: brown sugar ≠ 褐糖(= 红糖) 吃药 ≠ eat medicine (= take medicine) 喝汤 ≠ drink the soup (= eat / have the soup) 拳头产品 ≠ fist product (= knockout product)(原语中“拳头”的意 义已经引申为“引人注目的人或事”) green hand ≠ 绿手(= 新手)(原语中green一词多义,除了指“绿 色”,还指“无经验的”) drawing room ≠ 画室(= 客厅)
3、还有些词语指称意义对应,但蕴涵意义不对应。例如: 英语的west wind和汉语的“西风”(指称的自然现象对应,但蕴 涵意义则迥然相异。英语的 west wind 相当于汉语的东风,具有温暖, 和煦的含义。)
Semantic Relations of Words 词义关系
交叉对应(Intersection in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