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由07环科班委整理第一章绪论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环绪论生物与环境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
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
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
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
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随着电的使用,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许多新兴工业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矿物质和各类自然资源,产品的消耗和使用也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保障。
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合成了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及至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及功能,出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现在一些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就是这时开始积累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并存的格局也已由区域性扩展为全球性。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问题是经济超速增长的结果⏹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环境问题是宗教鼓励人口增长和人对自然贪欲的结果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环境生态学的启蒙和诞生期◆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初期◆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期◆环境生态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期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的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管理◆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从静态的结构研究向动态的功能研究发展◆从描述现状的定性研究到预报未来的定量研究◆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生物学与地理、化学、物理和数学相互渗透◆运用自动化测试、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化实验手段◆开展国际间的合作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其它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及其研究对象: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经典生物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这个定义是由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 于1866年在其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Generelle Morphologie Der Organismen)中首次提出的。
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进化论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和最适者生存两项基本原则之上。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涉及所有的生命层次。
生态学的学科体系:1、按生物的组织层次来分:个体生态学 (Autoecology)、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2、按生物类群来分:植物生态学( Plant ecology)、动物生态学 (Animal ecology)、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ological ecology)、人类生态学( Human ecology)等。
3、按研究方向来分:生理生态学 (Physiological ecology)、进化生态学 (Evolultionary ecology)、遗传生态学( Genetic ecology)、行为生态学 (Ethology ecology)等。
4、按生物栖息环境来分:陆地生态学( Terrestrial ecology)、海洋生态学 (Marine ecology)、河口湾生态学( Estuary ecology)、农田生态学 (Farmland ecology)等。
5、生态学与产业部门结合来分:农业生态学( Agroecology)、渔业生态学 (Fishery ecology)、林业生态学(Forestry ecology)、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等。
6、生态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来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数学生态学 (Mathematical ecology)、经济生态学 (Economical ecology)等。
环境科学的概念: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它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完善,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等都得到许多新的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科学的资源观:认为整个环境都是资源;☐环境科学的价值观:首先认为环境具有价值,其次还认为发展活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必须与其所造成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相统一;☐环境科学的道德观: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协同进化。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的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应用环境学☐ 环境控制学 ☐ 环境工程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及原理☐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 水污染防治工程☐ 固体废物治理及利用工程☐ 核工业环境工程☐ 噪声及热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环境规划⏹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水利工程 ☐ 环境经济学 ☐ 环境医学 ☐ 环境法学 ☐ 环境工效学⏹ 环境学⏹基础环境学☐ 环境社会学 ☐ 环境数学 ☐ 环境物理学⏹环境声学⏹辐射污染及其控制 ⏹热污染及其控制 ☐ 环境化学 ☐ 环境生态学 ☐ 环境毒理学 ☐ 环境地质学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它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着重关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以及关注生态工程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和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人类生态学:研究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环境问题等内容。
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间关系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生命的产生与进化:⏹化学进化阶段原始生命形成的环境条件:地表具有还原性气体,有水蒸气、H2S、N2、CH4、NH3及H2等,没有O2,大气层很稀薄,没有臭氧层,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及季节温差很大。
1953年,ler在实验室中让混有氨、甲烷和氢的水流经一个电弧,最后得到了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为无机环境有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还原性大气中形成的各种有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聚越多,有的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化合物,最后形成蛋白质和能够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即具有生命活性的大分子,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原始生命形态只能依靠分解复杂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生物学进化阶段从具有生命活性的大分子到细胞是生命进化中的关键,细胞出现后,生命就从化学进化过渡到生物学进化,进化过程就由变异、遗传、选择等因素所驱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微生物在生命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地球上最早形成了以蓝藻门为主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在原始海洋中繁殖、蔓延,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分子氧,改变了大气成分,使气体由还原性逐渐变为氧化性,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高空臭氧层的出现使陆生生物的生命有了保障,此后陆地上就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生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并在自然条件下,同一种个体可自由交配产生可育的后代。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不连续性和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
物种的分化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适应的结果,一个种能代代相传,保持种性,取决于遗传物质或生化控制机制。
由于环境的变动和一个种的分布区内环境的异质性,常会引起物种性状的改变,包括基因型和表现型两方面的改变。
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称为该种的可塑性。
生物的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