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文物展品的英译——以洛阳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文物展品的英译——以洛阳博物馆为例

那么古代器皿名称是否属于在目的语中零对应的 不可译词语呢? 以“鼎”为例,在《汉英词典》中,鼎被 解释为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 three or four legs: 三 足 鼎 tripod / 四 足 鼎 quadripod. [3]Tripod 一词最早指古希腊神殿中的三足 青铜祭坛。之后很多三足器物都被称为 tripod,如三脚 桌、三脚凳、三脚台座、三足奖杯、照相机与望远镜的三 脚架等。可见,我国古代三足器皿可以直译为 Tripod, 倘若过多地采用音译,如“Zeng”,“Jue”,“Jia”,“Gui” 目的语读者无法了解其功能用途。如果汉语拼音刚好 与英文相同,如 He,She 等,不懂拼音的外宾很可能误 认为是英语人称代词,增加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同 理,将镌刻字迹直接音译不能达意,交际功能低下。
收稿日期: 2012 - 09 - 29
·113·
Kwan-yin。其 实, 菩 萨 的 本 名 在 梵 文 中 是 Avalokitesvara,至于“观音、观世音”的说法,其实是对 原文的意译理解。西天取经归来的唐玄奘认为若将 Avalokitesvara( 读音类似“阿娃罗其特斯娃拉”) 音译 的话太拗口,于是将其意译为“观自在”以便中国读者 掌握,又作观世音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 是“观察( 世间民众的) 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 一,性别也从原来的男性转变成今天为国人所熟知的 女性。可以说,观音崇拜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结果,也 与中国传统 文 化 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因 此,将“观 音 造 像”直接译为 Figure of Guan Yin 是符合翻译规律的, 便于目的语读者接触独特的中国文化。
2012 年 12 月 第 29 卷第 12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c. 2012 Vol. 29 No. 12
试论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馆文物展品的英译
———以洛阳博物馆为例
刘展
( 河南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译者采用音译法来翻译大部分 古代文物器 皿 的 名 称,如“鼎”译 为 Ding,“佩”译 为 Pei,“尊”译 为 Zun,“卣”译 为 You,“韘”译 为 She, “盉”译为 He 等。另外,有译者将文物上镌刻字迹直 接音译,如“咢侯”铜 簋 译 为 Bronze Gui inscribed “E Hou”,“吴 王 夫 差 ”铜 剑 译 为 Bronze sword inscribed “Wu Wang Fu Chai”,鎏金“大泉五十”铜钱译为 Gilt bronze Daquanwushi coin.
二、主要的翻译方法 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一样,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的 主要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加注、增减以及各种翻译 方法的结合等。译者可依据特定条件选择较优译法, 以最大程度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 1. 音译法 指用译入语语音资源再现原文语音特征的翻译方 法。采用音译法,目的语读者可与源语读者产生直接 的联系并可营造独特的异国情调,但音译法仅保留了 源语的读音,割断了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对应,达意性不 强。音译主要用来翻译“人名、地名之类的专用名词, 意义深奥难懂、无法用几个字说清的术语概念以及在 译入语中找不到对应物的文化词语等”。[2]例如内涵 丰富的中 国 文 化 负 载 词“气”可 直 接 音 译 为 Qi,“功 夫”译为 Kungfu 等。中国宗教艺术中常见的“观音” 可直 接 译 为 Guan Yin,或 根 据 其 粤 语 发 音 译 为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44X( 2012) 12-0113-03
作者简介: 刘 展( 1984 - ) ,女,河南洛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洛阳历史悠久,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历史文化名城 之 一,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唯 一 被 命 名 为“神 都”的城市。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先后有 105 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被称为“最 早的中国”。悠久的历 史 给 它 留 下 了 厚 重 的 文 化 遗 产,先后建 成 洛 阳 博 物 馆、洛 阳 周 王 城 天 子 驾 六 博 物 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等。博物馆 文本的外文翻译也成为展示中原悠远历史和璀璨文化 的重要窗口。博物馆文本的英译是科技英语的一个分 支,是考古领域的特殊文体,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 困难。本文以洛阳市各大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相关调查 为基础,探索多种翻译方法在博物馆文本英译中的灵 活运用,为考古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功能发生的同时产生,而把某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 递给目标读者则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由此可见,介绍、 传递历史文化应是博物馆资料翻译中最重要的目标, 博物馆文本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展示和宣 传。如何在目的语读者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传递 文本所包含的诸如历史沿革、宗教典故、民族风情、饮 食文化、思维方式等文化信息就成为博物馆文本英译 的主要问题。博物馆文本翻译的基本翻译策略是交际 翻译法。而文化信息的传译与重在达旨的交际翻译之 间有时不能兼顾,这是文博领域外文翻译的难点和重 点所在。
一、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 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系统地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地区 特有文化的诞生、发展、演变。除此之外,它也是人们 休闲、旅游的选择之一。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 构,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以学习、 教育、娱乐为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外展示政治经济发展 水 平 和 传 播 本 国 文 化 的 重 要 窗 口。 依 据 Peter Newmark 对文本功能的划分,博物馆外宣材料体现了 四大功能: 宣传推广功能( 激发游客兴趣、引发游客前 来游览) ,介绍历史文化功能( 对某一地区的人文历史 发展进行介绍,满足游客的知识需求) ,审美功能( 让 游客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感享受) 和指示功能( 强调 游客获得信息后所施的行为) [1]。这四大功能中,宣 传推广功能在游览行为发生之前起作用,指示功能服 务于游客在博物馆的主要活动,审美功能在其他三个
摘 要: 博物馆文本除了语言信息内容之外包含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其翻译也不应再局限于语言学研究领域,而
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交流。作者以洛阳市各大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相关调查为基础,探索多种翻译方法在博物馆文本英
译中的灵活运用,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关键词: 文物; 翻译方法; 英译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