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2019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连接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间形成氢键B. 微生物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C. 限制酶切割DNA后一定能产生黏性末端D.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载体【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2)DNA连接酶: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
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A、DNA连接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B、微生物中的限制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主要用于切割外源DNA,B正确;C、限制酶切割DNA后能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C错误;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也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要求考生识记DNA连接酶和限制酶的来源及作用,识记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Bl-2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其转录水平,进而了解该基因与不同胚胎时期细胞凋亡的关系。
如图为克隆猪的培育及Bl-2基因转录水平检测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细胞表示去核的卵母细胞,B细胞表示体细胞B. 在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提取的总mRNA是不同的C. 图中过程X表示反转录,获得的cDNA可用于克隆猪基因组的测序D. 在PCR过程中,(Bcl-2 cDNA)/cDNA的值反映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图分析,图中A细胞表示去核的卵母细胞,B细胞表示良种猪的体细胞,为重组细胞提供细胞核,A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所以在早期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提取的总mRNA是不同的,B正确;图中过程X表示逆转录,获得的cDNA不含非编码序列,所以不可用于克隆猪基因组的测序,C错误;在PCR过程中可检测出cDNA中Bcl-2cDNA的分子数,进而计算总mRNA中Bcl-2mRNA的分子数,从而反映出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D正确。
3.葡萄酒是葡萄果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图甲为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为避免杂菌污染,葡萄汁需高压蒸汽灭菌B. 图乙中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C. 图乙中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D. 用装置甲发酵时,需定时打开阀b释放CO2【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葡萄酒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因此产酒过程中图甲中阀a应该关闭,阀b需要定时打开以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图乙中①可以表示氧气,②可以表示酒精。
【详解】A、果酒制作的菌种的来源于葡萄皮上野生的酵母菌,所以葡萄汁不能进行过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B、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B正确;C、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C正确;D、用装置甲发酵时,需定时打开阀b释放CO2,D正确。
故选A。
4.如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一马铃薯”植株的技术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过程②表示再分化的过程B. 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原生质体融合C. 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一马铃薯”属于三倍体D. 人工种子是由发育到f过程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制备而成的【答案】D【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A错误;B、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B错误;C、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中的异源六倍体,C错误;D、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D正确。
故选D。
5.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II-3、Ⅲ-9无突变基因,该果蝇家谱中突变基因的频率为()A. 20%B. 27.3%C. 40%D. 54.5%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图示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8号为突变型,且Ⅱ-3无突变基因,所以该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
Ⅱ-3和Ⅱ-4表现正常,所生的Ⅲ-8含突变基因,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
因此突变性状为伴X隐性遗传。
设突变基因为b,则正常基因为B,突变型果蝇为X b X b、X b Y,正常果蝇为X B X B、X B X b、X B Y。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为伴X隐性遗传,根据Ⅲ-8为突变性状,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Y、X B X b,Ⅲ-11为突变性状,所以Ⅱ-7的基因型为X B X b,Ⅱ-6的基因型为X b Y,Ⅲ-10的基因型为X B Y,Ⅲ-9无突变基因,基因型为X B X B,Ⅰ-1的基因型为X B Y,由于Ⅱ-6的基因型为X b Y,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X B X b,Ⅱ-5的基因型为X B Y,所以该果蝇家谱中突变基因的频率为(1+1+1+1+1+1)÷(1+2+1+2+1+1+2+1+2+1+1)×100%=40%。
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关键是判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
6.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24.0 25.9 38.610 13.24 14.73 15.6420 72.54 75.09 81.0830 161.87 166.10 171.12A. 适当砍伐,可以改变落叶松的种群的水平结构,从而减少竞争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C. 表中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大均呈现了增加趋势D. 适度砍伐,使人工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
【详解】A、落叶松种群有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无水平结构,A错误;B、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正确;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了增加趋势,C 正确;D、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含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 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C. 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D. 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B【解析】【分析】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据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种群的λ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而图2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A正确;B、图1中,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B错误;C、图1中第10年λ值等于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C正确;D、图2中B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分析图1各区段的含义及图2中的曲线类型,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B. 在单基因遗传病中,体细胞中含有某致病基因后,个体就会发病C. 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D. 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又分为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染色体异常对个体的影响较大,往往在胚胎或婴幼儿时期大量死亡。
【详解】A、人类的遗传病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A正确;B、隐性遗传病中,个体含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患病,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D正确。
故选B。
9.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纵轴代表染色体组数且a=2,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 若纵轴代表核DNA分子数且a=4,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C. 若纵轴代表染色体数且a=4,则该细胞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D. 若纵轴代表染色单体数且a=8,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文分析:图中表示在果蝇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物质含量减半的过程;无论DNA、染色体、还是染色体组,减半发生的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完成时,故着重分析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各物质的变化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