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下)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B10012012学时:48 学分:3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教学手段:多媒体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本课程课堂讲授总学时数为104,分两学期进行,《无机化学(下)》授课时数为48学时(含上册两章)。
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以能够阐明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为准则,叙述部分以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典型反应为最基本知识,充分重视典型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无机化学》既与中学的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考虑到当前化学的迅猛发展和近几年化学系新生的特点,此次大纲修订强调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内容的阐述,又要适当介绍现代化学中的新的发展,以期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又适当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10章氧化还原反应(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极电势、电动势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以及有关计算。
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极电势、电动势的应用,氧化还原平衡的有关计算。
主要内容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原电池的电势及电极电势3、电池反应的热力学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5、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化学镀镍的原理。
2、选作教材课后习题。
第11章配合物化合物(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配合物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命名;了解配合物的构型和磁性;掌握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习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等知识。
重点和难点配合物的命名,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主要内容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命名2、配合物价键理论3、配合物晶体场理论4、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2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s区单质的制备和性质,s区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和盐的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s区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和盐的性质。
主要内容1、s区单质的制备和性质2、s区元素的氧化物和氢化物3、s区元素的盐类4、硬水及软水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镁和钙在生物界的作用和它们的一些用途。
2、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3章硼族元素(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硼族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掌握硼的氢化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硼砂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用途。
重点和难点硼氢化物的结构,铝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主要内容1、硼单质及其化合物2、铝单质及其化合物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2、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4章碳族元素(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碳及硅的单质、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结构、制备与性质;熟悉硒和铅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及硫化物的性质;熟悉铅蓄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掌握碳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重点和难点1、碳及硅的单质、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结构、制备与性质。
2、硒和铅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及硫化物的性质。
主要内容1、碳单质及其化合物2、硅单质及其化合物3、锗、锡、铅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5章氮族元素(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氮,磷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砷、锑、铋的主要化合物及递变规律。
重点和难点氮、磷、砷、锑、铋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主要内容1、氮的单质及成键特征2、氮的氢化物3、氮的含氧化合物4、磷及其化合物4、砷、锑、铋的化合物及其性质5、惰性电子对效应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明星分子—NO。
2、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6章氧族元素(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氧化物的分类、离域键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硫酸和他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和难点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氧化物的分类、离域键的概念;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硫酸和他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主要内容1、氧及其化合物2、硫及其化合物3、硒、碲及其化合物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7章卤素(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卤族元素的通性,卤素的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递变规律。
重点和难点卤化氢的还原性、酸性、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卤化氢的制备方法;氯的含氧酸的酸性及卤酸盐的稳定性变化规律,溴、碘的含氧酸的性质。
主要内容1、卤素的单质2、卤素的氢化物和氢卤酸3、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4、卤素的含氧化合物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8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希有气体发现史;了解希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存在以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它们的方法;了解希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重点和难点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主要内容1、氢2、稀有气体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稀有气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19章铜副族和锌副族(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铜族、锌族元素的通性,掌握铜、银的主要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重点和难点铜族、锌族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主要内容1、铜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锌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治理。
2、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21章铬副族和锰副族(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钛、钒、铬、钼、钨、锰的化学基本知识,掌握铬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锰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多酸的形成条件,了解铬锰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铬、锰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多酸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主要内容1、铬及其化合物2、多酸的种类和形成3、锰及其化合物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铬锰两种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2、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第22章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铁系元素通性;掌握铁、钴、镍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用途;了解铂系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和用途。
重点和难点铁、钴、镍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主要内容1、铁系元素2、铂系元素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学、习题、讨论、答疑。
思考题1、无机膜材料进展及应用。
2、钴在生命中的作用。
3、选做教材课后习题。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理解并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化学动力学基础理论。
2、掌握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有关用途。
3、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化学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化学语言。
4、具有传授无机化学知识的基本能力。
四、课程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具体课时分配如下: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0 氧化还原反应811 配合物化合物 61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013 硼族元素 414 碳族元素 215 氮族元素 416 氧族元素 417 卤素 618 氢和稀有气体 219 铜副族和锌副族 420 钛副族元素和钒副族元素021 铬副族和锰副族 422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4合计48五、课程习题要求:依据教课书和参考书布置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后上交,教师批阅并给出等级,最后记入平时成绩。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1、教材《无机化学》吉林大学等合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2、参考书(1)《无机化学》武汉大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大学化学》傅献彩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3)《现代化学基础》胡忠鲠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4)《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编,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