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简介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简介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策划、评估、实施、运行、收尾等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从事项目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项目采购、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概预算、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项目运行管理和相关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融资管理、项目概预算和项目风险管理。

第一部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S)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策划、评估、实施、运行、收尾等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从事项目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项目采购、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概预算、项目投融资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项目策划、项目评估、项目运行管理和相关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熟悉我国有关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国际项目管理的惯例和规则,并较全面了解国内外项目管理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3.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种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组织机构中开展项目策划,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和协调种类资源以实现项目目标,具有较强的战略分析和评价决策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6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融资管理、项目概预算和项目风险管理。

学时、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时、学分
①课程总学时2655学时,计147.5学分。

②必修课2088学时,计116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8.6%。

③选修课567学时,31.5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1.4%。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计34.5学分。

教学进程(见附表1至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82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附表1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表
附表2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计算机限选课程教学进程表
附表3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体育俱乐部专项模块课程教学进程表
附表4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附表5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6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说明:1、符号:□上课☆军事理论及训练△专业劳动×生产劳动▲分散进行的园场实习、农事劳动、专业劳动等⊙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考试∞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产)实习总结、论文答辩 #假期 /为分割符,如“⊙/”指前半周教学实习;“/⊙”指后半周教学实习。

2、多学期开设的环节需要加下划线“”标明。

如:“⊙”为多学期开设的教学实习,本学期1周;“⊙/2/”为0.5周,安排在前半周;“/⊙/4”
为0.25周,安排在后半周。

注:第一部分内容由教务处负责添加
62
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周历表
注:军事理论及训练、劳动、实习、课程设计、停课进行的课程论文均应按学期分别填写。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执行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理论教学17周)
第四学期:(理论教学19周)
短学期5:(1.综合教学实习必修4学分4周)
第六学期:(理论教学19周)
第四学年
短学期7:
第八学期:
毕业实习(设计)18周
毕业实习(设计)要求:
1.每个实习生应在实习正式开始前联系确定好实习单位,并将实习点的安排情况(包括回执)立即函告指导教师,以后每隔四周将实习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一次。

2.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要按照一名见习工作人员的要求参加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团结同志,努力工作。

3.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都要写好实习日记。

主要记录:实习(调查)的业务种类、内容、方法及主要收获等。

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收齐,交指导教师审阅。

4.校外实习活动结束时,每人撰写一份2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计划执行情况、主要业务实习收获以及自我实习表现鉴定、问题与建议等。

该报告在实习单位完成,
返校后交指导教师批阅。

5.校外实习活动结束前,校方委托实习点领导对每个实习生写一份书面实习鉴定(鉴定内容不与本人见面)封装后带回,连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一起上交指导教师,作为评定每个实习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6.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严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尊敬领导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爱护单位的公共财物。

一般不要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领导请假,如果擅自离开实习地点,均按旷课论处。

7.因实习经费紧张,在实习期间对实习经费的开支,严格按照学校《关于实习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8.实习期间学生要认真调查与论文有关的资料,并认真分析整理,校外实习结束时要根据要求认真完成12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初稿,回校后交指导教师指导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9.整个实习期间,每个学生一定要特别注意个人人身与财产安全。

第三部分:关于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的说明
一、项目管理专业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必须修满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学分3学分,超出要求学分的部分可作为奖励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

二、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学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1、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所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

2、参加全国、省级知识技能竞赛并获奖者,根据获奖等级获得创新学分。

3、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或较高质量作品。

4、取得各种小发明、小创造成果。

5、独立完成各种实验设计。

6、参加科研项目,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三、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学分依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认定(具体规定见农教发〔2000〕13号《关于设立第二课堂学分与创新学分的管理规定》)。

四、学校对学生所开展的部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可进行适当资助,具体实施办法见农教发〔2003〕12号《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