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目的
通过对公司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确保能在公司内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质量∕环保问题时,能追溯到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的来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来料日期、生产日期、生产班次、数量等记录,为不良原因分析提供依据.锁定不良范围。
2.范围
所有生产用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标识与追溯性管理均适用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管理.
3.2品证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品质管理.
4.原材料类别
无
5. 工作程序
5.1 原材料入库
,对材料材质,材寸及数量是否一致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收,并将材料指令书(卷材)、现品票(板材)贴在原材料包装上,并将物料置于“待验区”内,通知品证部受入检查员对原材料实施检查。
,对照原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报告管理明细表,对材料的材质成分证明的有效期(有效期1年)进行确认。
,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将原材料入库并填写《材料出、入库明细表》,不合格时在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放入原材料不合格置场。
5.2原材料检验
,不合格时在材料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
;
5.3原材料标识与记录
5.2半成品、完成品标识与记录
,填写“工程流转票”,将部品部番、生产数量、生产LOT、材料材质、作业者、检查者、检查结果判定状况填入到“工程流转票”中,工程流转票随部品流动。
5.4.2 完成品入库时,现品票上检查员栏内必须盖有检查者印章及工程外观检查者的“检”印。
,检查员在部品包装上贴附“待选品票”。
全数外观检查部品入库时,外观检查员在现品票备注栏中注明“全检品”不贴附“待选品票”。
入库人员将贴附“待选品票”或现品票备注栏注明“全检品”的部品运送至修复班组进行修复作业。
修复班组修复及外观全数检查实施后,由外观检查员再次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在现品票右下方盖“检”印后入库。
5.出荷品的标识与记录
,顾客对出荷现品票有格式要求时,按顾客格式;
,避免脱落;
5.6完成品检查记录
5.7产品追溯
,由物流部门将外购部品上现品票标识的出荷日期记入到入库单中。
详见《原材料追溯性管理流程》
6. 引用文件
6.1 《检查规定》
6.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 形成记录
7.1原材料受入检查记录7.2原材料入库明细表
7.3原材料领用单
7.4工程流转票
7.5出荷记录明细
7.6出荷检查记录
7.7工程检查记录
7.8生产日报
7.9材料出、入库明细表7.10每日盘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