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理论
• 设标准工作日为8小时/天。假设在某一行业,普遍 实行10小时工作日,其报酬方案有两种(1)对前8 小时每小时支付6元,对另外2小时每小时支付9元; (2)对10小时工作每小时支付6.6元。 • 讨论:这两种方案对工作决策的影响相同吗?
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与在相同工作时间内产 生相同收入的计时工资率 相比,对超时工作支付额 外报酬的做法会使工作时 间增加。 原因:加班津贴将会引 起较小的收入效应,这是 因为只是在超过Hh1的工 作时间,收入效应才适用。 相比之下,相同的工资率 将引起较大的收入效应, 这是因为收入效应适用于 所有工作时间。 现实意义:雇主可以在 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对不同工作时间支付 不同的工资率来获得更多 的劳动量。 HW:标准工作日工资预算约束 Hu1P:加班津贴方案预算约束 HW‘:计时工资方案预算约束
ln h i ln w i ln M i Ai i
h w w h
劳动供给工资弹性 e=
经验研究主题
• • • • • • Explaining aggregate trends Male labor supply Female labor supply Family labor supply Life-cycle labor supply Labor supply effect of income tax
案例讨论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税率变化是否影响劳动供给决策?
•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先后经历过五次调整,其中起征点和税率是调整的核心(特别是起征点), 会对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 对于不同收入人群会产生什么影响? –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人群会产生什么影响 – 理论的判断 –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强弱会发生变化吗? – 经验研究? 工薪所得起征点的变化
其他的一些应用:政府工资政策的变化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 工资结构调整的影响
– 在中国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个人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基本工资 (国拨工资)与创收工资, – 对工资结构的改革会对工作时间产生什么影响?
• 如北京市公务员、公检法系统人员工资统一发放的政策
• 军队军官转业计划 • 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什么 影响?
• 思考题
– 运用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理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提出你的 建议,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说明政策建议的根据。
• 关键问题:延长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 理论上的解释 • 如何进行经验验证?
5.3 模型应用(II):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闲暇决策的影响
– 例:
MRS: 补偿增加一个单位 的闲暇时间所必须放弃的 收入量 个体的主观评价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1. 负斜率 2.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 高 3. 凸向原点
• • 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闲暇价值越高; 反之,闲暇价值越低。 闲暇对收入的边际替代率(MRS)递减
4. 无差异曲线之间不相交
资料来源:Sleep and the allocation of time. JPE, Oct,1990
经验研究结果
• 男性劳动供给与女性劳动供给相比,对工资变化的 敏感性要弱的多。男性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率提高 时,向后轻微弯曲,而女性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则 有较大递增。(Killingsworth, 1983) • 工资率提高10%将使男性劳动供给量减少大约1% -2%(Borjas & Heckman);将使已婚女性的工 作时间增加约10%(Keeley)。 • 为什么?
工资率变化与劳动供给: 向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收 入
工 资 W 5 率
W4 W3 W2 W1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IE)
– 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 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 闲暇是一种正常品时,收入的提高导致对闲暇的需 求增加(工作时间减少)。
无差异 曲线: 工作闲 暇偏好 收入效应与ຫໍສະໝຸດ 替代效应工作与闲暇效用
效用最大化:
工作与闲暇 的最优组合 预算约束
后弯的劳动 供给曲线
对闲暇的需求:
机会成本 财富水平 偏好组合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具有 某一特定效用水平的 工作带来的收入和闲 暇时间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的 斜率表示闲暇对收入的边 际替代率(MRS)
注: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指超过起征点之上
9
100000以上
45
经验研究
• 经验研究(Empirical study)的重要性
– 验证理论 – 劳动供给的数量估计
• 理论只是预测了变化的方向 • 数量大小必需通过经验研究得到
– 评估税收和补贴政策的效果 – 评估政府项目的效果
典型的回归模型
h i w i M i Ai i
• 替代效应(SE)
– 保持收入不变,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愿意 工作时间的变化。
• 工资率变化,闲暇的相对价格会变化。 • 工资提高导致闲暇价格提高,从而减少对闲暇的需 求,增加工作时间
净效应
工资变动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效应规模 w增加 SE>IE SE=IE SE<IE 增加 不变 减少 w减少 减少 不变 增加
劳动供给曲线 的斜率
正 垂直 负
替代效应占优势
收入效应占优势
分离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分离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折弯曲线的基本原理
• 工资率的变化改变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从而对工作和工 作时间决策产生影响。 • 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无差异曲线逐渐由平坦(MRS小)变得陡峭 (MRS大),替代效应由强变弱,收入效应由弱变强。 • 理论和一些经验研究表明,一般来说,替代效应更加明显。 • 纯收入效应的例子:
– – – – – h: 个体的工作时间 w: 工资率 M: 非劳动收入 A: 其他控制变量 i:个体
• -- 净效应 • -- 收入效应 • 假设:
– <0 (假定闲暇是正常品); – >0,如果替代效应占优势 – <0,如果收入效应占优势
其他常用的计量模型
ln h i w i M i Ai i
第5讲 劳动供给理论
工作
个人的可自 由支配时间
从事有报酬 的活动
闲暇 (非市场 时间)
无报酬的活动: 教育 休息 运动 ……
内容
• 个人工作-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 模型的应用
– 是否工作与保留工资
• 为什么有的人不参加工作?
– 加班津贴与计时工资
• 不同报酬方案对工作时间的激励作用有何不同?
5.1 工作与闲暇决策:基本模型
效用最大化
• 在N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 线相切,即MRS=w,此时 个体实现效用最大化(工作 -闲暇的最优组合)。 • 在N点,个人和市场对闲暇 和实际收入的价值评价达成 一致 • 思考题:
– 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 点处,如果预算线的斜率小 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此时 个体会如何调整工作时间? – 如果预算线的斜率大于无差 异曲线呢?
– 非劳动收入的增加
• 彩票中奖、遗产收入、股票收入突然增加
• 纯替代效应的例子
– 收入不变、工资率增加 – 案例
•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安德森曾提出一个节省汽油的计划。他的计划提 高汽油税,同时减少每个人的社会保障税。其含义是提高了汽油价格,同时 又不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 减少税收实际上提高了个人的工资率,但是在汽车作为日常消费品的情况下 提高汽油税又是降低了人们的收入,因而实际上收入没有变化。 • 这个计划会产生纯粹的替代效应,诱使人们工作更多的时间。
•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5. 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闲暇爱好者
工作狂
预算约束线
• 人们尽可能追求较高的 无差异曲线。 • 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 工资率下,个人可能实 际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 所有组合。 • 工资率(预算线的斜率) 反映了收入和闲暇的市 场交换率。(闲暇的价 格)
工作 收入 72
48
24
24h 闲暇
原个人所得税率表(2007)
级数 1 2 3 4 5 6 7 8 0-500 500-2000 2000-5000 5000-20000 20000-40000 40000-60000 60000-80000 80000-100000 含税级距(元) 税率(%)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不存在非劳动收入的情形
保留工资 (Reservation wage) 指个人选择不工作的最 高工资率,或者个人决 定工作的最低工资率。
保留工资
非劳动参与:存在非劳动收入的情形
• 更看重闲暇(陡峭 的无差异曲线)、 非劳动收入的存在 (HN)以及较低的 工资率(NW),都 是导致非劳动参与 的因素 • HuW’说明了赚钱能 力与非劳动收入的 重要性
• 近年来,对于中国要不要延长退休年龄有些争论
– 支持者 – 反对者
• 可选择的政策方案
– 强制性延长退休年龄规定 – “选择性”延长退休年龄规定
• 政策规定一个退休年龄的上限,然后由劳动者与企业自由选择
• “选择性”延长退休年龄规定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 劳动供给理论的解释 – 退休金与工资率的比较是关键点
– 低收入家庭补助 – 工伤补偿计划 – 退休金制度
• 所得税政策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什么影响?
–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 税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劳动力供给?
经验研究案例:与收入相联系的睡眠时间
• Biddle等人(JPE,1990)
– 对706人进行精确的分钟的逐日记录进行的分析发现,工资增长 25%,将使工人睡眠时间平均减少1%;工资增长50%,将使工 人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减少不到20分钟。 – 性别差异: – 工资增长使男性睡眠时间减少,但没有增加工作时间。男性对工 资增长引起的收入效应所做出的反应是,把减少睡眠作为一种更 能自由支配时间的方式,来享受因收入增加所能获得的产品。 – 女性的反应是,增加工作时间,但并不减少睡眠时间,参加工作 的女性从“清醒时的闲暇”时间中增加额外的工作时间。 – 为什么女性不减少睡眠时间呢?女性比参加工作的男性睡眠时间 平均少5%,女性可能因为太接近于生理极限而不能进一步减少睡 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