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生命周期中的家庭生产方式变化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商 品 劳 务 价 值
孩子较大时
孩子较小时 A
B
U1
U0 8 16
花费于家庭的时间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家庭生育行为:现代劳动经济学的解释
家庭生育行为不仅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价格。
潜在劳动力之比。
LFPR =实际劳动力/潜在劳动力×100%
=(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人口总人数×100%
潜在劳动力指16岁以上的总人口(除部分被监管的人口,如罪犯、 医院、 精神病院人员等)。
实际劳动力是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经济活动人口)。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劳动者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他们是通过对货币收入和闲 暇时间的组合进行调整来实现的。 偏好(preferences):反映了劳动者在对闲暇和货币收入 进行相互替代时,对两种不同的效用来源所表现出的相对 价值评价。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周工作时间
周工作时间取决于劳动力需求方的要求,即雇主在法律允许范围
内有权决定员工的周工作时间的自主权。
长期来看劳动者仍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1 、是否从事全日制,是否兼职 2、从事何种职业,到哪个组织中去
周工作时间随企业经营波动及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发生变化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A3 A2
Y3 Y4
A4
U1
H1
H2
H3
H4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3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凸性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4、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闲暇偏好者X的 无差异曲线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货币收入偏好者Y 的无差异曲线
二、如果工作,准备工作多长时间?
——工作时间决策
三、寻找何种职业、在何地就业
——劳动力流动决策
四、是否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以及学习和培训什么?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1)简单劳动力供给模型的基本假设
1、一个人的时间是有经济价值的,并且人们只能将时间用于一
保留工资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消 费 / 收 入
U1 U2 U0 C A B
L1 L2
L3
闲暇小时 数
• 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能够使一个人选择去工作所 必须达到的最低工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固定工时制与灵活的工时安排
就业不足者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UX
UY
每日闲暇时间
每日闲暇时间
图2.4 两种不同偏好者的无差异曲线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每日货币 收入(元)
A1 Y1 A2 Y2 A3
UY UX
H1
H3
H2
每日闲暇时间
图2.5
两种不同偏好者的无差异曲线对比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又称等效用曲线,对于单个劳动者 来说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闲暇时间与货币收入组合所联结成的平滑曲 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A B
U2 U1
Y2
8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2 同一位劳动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不同闲暇偏好者的决策点
消 费/ 收 入 A U’
B
C
16 小
4 小 时 12 小
8 小
11 小 时
4 小
16 闲暇小时数 小 工作小时 时 数 0 小时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的三大因素
市场工资率
闲暇偏好 非劳动收入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种或两种事情上:工作或享受闲暇。 人的时间通常有三种用途:市场工作;愉快的闲暇活动;家
务劳动。在简单模型中,只作工作和闲暇两种用途区分。
闲暇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即为从事市场工作所 可能获得的工资率。 2 、假定一个人有一个不变的小时工资率,并且在此工资率下能 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工作尽可能多的时间(每天 24 小时, 8 小时睡
眠)。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2)简单劳动力供给模型的基本假设
3、假定闲暇和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都具有边际效用递减的性质。
效用( utility ):指从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产生的满 足程度或水平。在劳动力市场情况下,劳动者的效用来源有 二:闲暇和货币收入(在商品和服务价格一定条件下,货币 收入代表购买力)。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2.1.2 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的简单模型
1、模型基本假设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曲线和工作-闲暇决策 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及其对工作-闲暇决策的 影响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个人的四大劳动力供给决策
一、是否工作? ——劳动力参与决策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劳动者个人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重合,彼此 平行 2、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4、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每日货币 收入(元) A1 Y1 Y2
工资率 上升
减少工时 而总收入 不变
劳动力 供 给量下降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供给: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总收入或财富不变,工资率的
变化所导致的工时的同方向变化。表现为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滑 动切换。 替代效应=△H /△W 最初的闲暇成本:10元/小时 后来的闲暇成本:15元/小时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主要内容
2.1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2.1.1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分析 2.1.2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的简单模型 2.1.3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2.1.1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
出生率
死亡率
人 口
净人口 流入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可使用 劳动力
周工作时间
劳动力质量
总量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实际劳动力和
是客观约束。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预算约束线
消费 / 日收 入 160元 120元 80元
假定小时工资 A
B 率为10元/小 时。
0 小 时 16 小 时
4 小 时 12 小 时
8 小 时 8 小 时
12 小 时 4 小 时
16 小时 0 小时
闲暇小时 数
工作小时 数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劳动力供给决策点
消费/ 日收入
A B U1 U U2 0
闲暇小时数
劳动力供给的静态均衡点:效用最大化决策点
16 小 时
12 8 小 小 时 时
4 小 时
0 小时
工作小时 数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L3 L1
L2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睡眠时间
睡觉占去了人大部分的时间,男性每周的睡眠时间一般在56个小 时,而女性的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周 56.9个小时。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 睡眠是由人的生理状况所决定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却表明,睡眠在某 种意义上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们配置时间这种稀缺资源的活动之一, 与市场活动一样。 在睡眠时间达到生理要求的情况下,人的睡眠需求是可以随着经 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 比如,在人的收入获取能力与睡眠时间之间就存在一种负相关的 关系。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睡眠时间更少,每多受4 年教育,平均每 周的睡眠时间减少大约 1个小时。类似地,工资率上涨20 %会导致睡 眠时间下降 1%,或者是每周的睡眠时间减少 34分钟。因此,当工资 率很高的时候,似乎做梦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了。
2、家庭希望怎样来生产这些家庭物品?即在何种程度 上来分配劳动力市场工作和家庭生产之间的时间比例。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家庭生产理论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相关主题